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透過語言我們有了不同的互動形態。一般對話中,我們會有三個代名詞--你、我、他,我和你之間用的是「對話」,我和他之間用的就是「談論」。所以「你—我」是一種對話關係,而「我—他」就是一種談論型態。我們前兩次談了空椅和心理劇的對話,具備當下性和情緒性,這次我們要來談它的—互動性。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上次分享了空椅和心理劇的威力來自於對話的當下,這次我們談談另一個特性--情緒性。我們經常在處理「事情」,這當中包含了客觀、事務性的「事」,也包含了主觀、情緒性的「情」,但我們都很清楚,「事」好處理,但「情」關難過。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近兩年開辦了許多場次的心理劇和空椅培訓,在與伙伴一起學習的過程中,許多人經常會跟我談到,關於空椅和心理劇的神奇魔力,透過每一次的空椅對話或演出,總能讓許多人從中獲得洞察,對生活或關係有新的領悟。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從接觸心理領域至今已超過15年,從一開始幾乎一無所知,到現在比較自在地運用不同的觀點幫助來談者,這一路走來,確實花掉了不少時間與精力。回顧這些年來,從一開始接觸不同的理論、學派,到後來能找到比較符合自己「想要」的,同時又能幫助自己服務的族群,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作者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二月 2019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