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

如果不打孩子-給大人的備忘錄

1/2/2017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大學畢業那年,我分發到台南市任教,記得某天下午我到一個班級代課,資深的老師建議我帶根棍子去會比較好,初任教職的我聽話的帶去了,果然有一個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態度極為不尊重,年少氣盛的我,竟然忍不住動用棍子打了那個學生,雖然從那刻起,這個代課的班級「乖」了許多,但這個經驗,在我心中留下不少的「衝擊」。後来,我一再的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做了(以上算是是我二十年後的告解…)。
Picture
有時候,大人們會說,孩子就是要好好揍一頓,這樣他才會學乖。但是這樣做,真的沒有比較好。有個簡單的方式,可以幫助你體會孩子的感受,倘若我們將自己化為身軀還小的孩子,面對所愛的父母,因為我們犯的錯誤,受到比我們還高大的父母可能是帶著敵意的痛打,那是何等的害怕與受傷的感覺。孩子依然仰賴父母生存,你的呵護與慈愛滋養著他,你的欣賞與支持也幫助他成長。然而,你對孩子的敵視與打罵則可能使他受傷與失去自尊,並使你們的親子關係受到破壞。

這幾天努力回顧過去多年來的教育和輔導經驗,我想用以下兩個部份來談談如何減少或避免用責打孩子,第一個部份是觀念調整,第二個部份是策略應用,由於篇幅較長,故拆成兩篇分享。

接納差異:孩子與我們不同
在親子關係中,我經常見到父母因為孩子的做事方式、處理態度與自己不同,而造成彼此的緊張狀態,也就是當急驚風遇到慢郎中,彼此勢必造成不少的火花。身為父母,我們需要時時提醒自己,雖然他是我的孩子,但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獨特的性格、特質和反應模式。我們彼此不同、互有差異,記得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要孩子照我們的方式,不見得會得到好的結果,既使你覺得最好,對孩子也不見得是這樣,所以接納孩子與我們不同,只要不危急安全,放手讓孩子試試他的作法吧!

尋求幫助:獲得適合的協助
在實務工作中,我經常發現,當父母不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時,很容易衝突,甚至出現家庭暴力。父母認為孩子的出錯和不順從是故意,因此在「多次」累積之後,父母就容易出現責打孩子的行為。舉例來說,在家扶中心的工作經驗中,我發現受到暴力對待的孩子,許多孩子評估起來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症狀,這類孩子帶起來特別不容易,其實孩子也不願意這樣,但生活中的錯誤總是一再發生。因此,我想跟你說,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你覺得孩子真的很難教,那麼適時的尋求其他的協助(如學校輔導室、家庭教育中心、身心醫療資源),找到合適幫助孩子的作法,就能減少你動用體罰來對待孩子。
​

自我照顧:調適自我、找到幫手
父母們都很清楚,個人狀態的好壞是影響親子關係的重要因素。當你身心狀況安適時,對孩子的接納度明顯會比較高,相反地,當你自己也內外交迫,那麼你與孩子的關係就會變得緊張、衝突,這個時候就比較容易動用你不想用的體罰,所以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個人自我狀態的覺察與調適很重要,有時候大人自己也需要幫助。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我們經常肩負許多角色與壓力,教養孩子可能僅是生活中諸多壓力的一項。

如果身邊有伴侶,當你覺察到與孩子的關係緊張、狀況不佳時,記得適時的向伴侶求援,教養孩子是雙親共同的責任,父母任何一方都需要一起分擔並互相支持;如果你是獨力教養孩子,那麼平日的自我照顧就特別的重要,如果可能,多想想是否有其他家人或朋友可以幫忙,這樣才不會因為個人耗竭,造成在不得已的狀況下責打孩子。總之,適當地建立起親子關係中的「喘息」時間和空間很重要。

以上分享面對使用責打的方式教養孩子的觀念調整,下一回我將分享教養時,可以運用哪些策略成功規範你的孩子。教養孩子或許帶給我們許多挑戰,但有孩子的陪伴,不也帶給我們許多甜美的幸福滋味,我們會犯錯,孩子亦然,讓我們一起找到更適合的方式陪伴他們快樂成長。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作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分類

    全部
    企業組織攻略
    大眾心理健康
    正奇心情隨筆
    滋養親子關係
    輔導專業札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Photo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from ulisse albiati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