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一個孩子,聊起他與同儕間的關係,他曾經很信任別人,但在幾次受騙之後,他開始變得焦慮、怯懦,在人際互動中,他開始無法相信別人,他想要一再確認他與同儕的關係,外顯行為明顯的變得想要討好別人,但既使他這麼「努力」,在關係中他仍是感到不安,也無法真正的相信「別人」。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近日與一個孩子,聊起他與同儕間的關係,他曾經很信任別人,但在幾次受騙之後,他開始變得焦慮、怯懦,在人際互動中,他開始無法相信別人,他想要一再確認他與同儕的關係,外顯行為明顯的變得想要討好別人,但既使他這麼「努力」,在關係中他仍是感到不安,也無法真正的相信「別人」。
評論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從接觸心理領域至今已超過15年,從一開始幾乎一無所知,到現在比較自在地運用不同的觀點幫助來談者,這一路走來,確實花掉了不少時間與精力。回顧這些年來,從一開始接觸不同的理論、學派,到後來能找到比較符合自己「想要」的,同時又能幫助自己服務的族群,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趁著接兒子放學回家時,我帶兒子一起到附近公園走走,出門前,我正忙於聯絡一件事,不忘帶著手機出去,沿路我都在留意手機裡的訊息,以便即時回覆,「印象中」一路兒子都在跟我講話,他告訴我關於他的「發現」(或許是昆蟲、植物或是石頭),由於我一直在注意手機裡聯絡事宜,對於兒子對我講的話,有聽卻沒有到。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上次跟你分享這個主題時,說到有個學生透過筆記本來回憶,記起他高中時的狀態,從他的記錄回憶中,關於與家人互動的部份,由於可以和他的父母一起回顧,卻因此發現,他們「印象」中的事件,差異非常大…。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與一個大學生聊,在他高中時期我們就曾談過一段時間,這次因為生涯的轉換,他想再來與我談談。在這段的會談中,他拿了高中時期的記事本和我分享(那是我們上一段的會談期間記下的),本子裡寫下許多他生活中的大小事。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老師談到一位家長,對於孩子的生活事務毫不在意與毫無作為,在與孩子會談時,也從孩子口中得知,他感受不到媽媽對他的照顧和關心,讓孩子很傷心、難過,老師們很困擾要如何與這樣的家庭一起工作。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隨著近年助人工作的發展,目前台灣的助人工作領域,可說是百花齊放,不僅陸續發展出各個不同的專業學會,在網路上,你更可以見到形形色色各式的專業課程。對專業發展來說,這應該是開展、正向的,但對身處於眾多課程、理論和學派中的助人者來說,要做出一個選擇,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一個孩子跟我說,他覺得自己很糟糕、很想死,他恨身邊的所有人,甚至也恨這個世界,他不知道為何要活下來。另外,也有家長經常跟我說,孩子在學校裡和同學不和,經常跟人吵架,甚至是打架;一個伴侶跟我抱怨對方,經常無理取鬧、無故責罵;一個老師跟我說他工作的難處:家長過度保護小孩、親職功能不彰等。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做事缺乏效率與缺乏靈感有關,感覺困住了,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想要的事務,缺乏方向,這時候看著它,或許放下它,跟你的朋友聊一聊,或是停下來去做別的事情,暫停一下,靈感很可能就冒出來了。 |
作者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