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務工作中,經常有父母跟我反應,他的孩子情緒反應很大,特別是在孩子做不到他想做的行為時,幾乎是抓狂式的大爆發,而當父母停下來了解情緒爆發的事件時,卻發現孩子百般在意的事件,根本一點重要性都沒有。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實務工作中,經常有父母跟我反應,他的孩子情緒反應很大,特別是在孩子做不到他想做的行為時,幾乎是抓狂式的大爆發,而當父母停下來了解情緒爆發的事件時,卻發現孩子百般在意的事件,根本一點重要性都沒有。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完美」兩字在你的生命中佔著什麼樣的位置?你是因它而獲益?還是因它而受苦?最近剛好遇到幾位伙伴,跟跟我談到他們與「完美」的交手經驗,所以今天就來談談這個主題。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讀碩士班之初,由於是從特教系轉考輔導所,所以當時的自己,在專業能力上,仍是缺乏自信的,也很在意別人對我專業能力的評價,記得有一次,在與一個老師互動的過程中,他對我提出非常嚴厲的批評,在近二個小時「受教」中,我如坐針氈。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與我出生在約略相同的年代,那麼你一定讀過一篇陳之藩寫的「謝天」。他在文末表示:「…即是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談到這段求學的回憶,主要是想跟你談談,生命中的感謝,能夠為我們及彼此關係帶來的助益。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曾經有一段時間,由於工作安排相當緊湊,空檔時間相當短,為了避免遲到,我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後來,我開始嘗試使用呼吸調節的方式,幫助自己穩定下來,發現頗有成效,就這樣,我開始習慣透過腹式呼吸,讓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喘息」的空間。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我們會因為接觸的人出現情緒,很可能我們也會跟著受到波及,最後造成彼此不歡而散的結果。上次已經提了如何穩住自己,這次再談談如何回應對方。這部份的概念,其實與早期Goleman所提的情緒智力的內涵相似。我們與他人關係中,其實也不外乎關係到自己和他人及覺察和管理等四個部份。除了覺察自我情緒和調整自我狀態外,我們回應負面情緒高漲的人的作法如下: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我們家的兒子有時候會出現較大的情緒反應,例如起床後或是他想要趕快獲得一些吃或玩的東西時,由於這些情緒,都是張力較大的,如憤怒、哭鬧等,我和太太總會覺得這樣的反應「不適宜」,於是我們會試圖「阻止」他,但幾次下來,發現若我或太太出現比他更大的情緒時,如大聲的喊叫、嚴厲阻止等。最後,通常造成「兩敗俱傷」,雙方都處在不愉快的狀況。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上週六帶著兩個小孩,一起到了台南山區,進行賞螢火蟲的活動。由於當地區公所的盛大宣傳,所以就見整個山區,從下午三、四點開始,湧入了大批的遊客,所幸我們上山得早,所以能夠匆容的在餐廳用餐,並在太陽下山前,進到賞螢區,與螢火蟲進行近距離的接觸。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去年上完「個別諮商中的空椅子」課程後,陸續有一些參與課程的學員,透過網路或實際見面討論的方式,與我談及他們在進行空椅上所遇到的困難。對接觸和使用空椅的伙伴來說,比較常遇到的困擾,是讓當事人進到與空椅的對話,而不是與治療師談論議題或空椅中的對象。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經驗,在做決定前, 常常需要詢問、聽取許多人的意見, 但當真的要下決定時,就是做不了決定, 即使你已綜合了許多人的意見,但仍是決定困難; 或是聽了別人意見後,下了一個決定, 但在執行時,你卻很難樂在其中, 可能是充滿疑慮、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執行這個決定。 |
作者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