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渴望被接納嗎?如果你有孩子,你接納你的孩子嗎?關於接納這事件,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對於個體自我狀態的影響很大,至於人們是如何發展自我接納呢?在諸多的心理治療學派中,有一個派別叫個人中心治療,它特別著重治療師對案主提供接納的環境,它相信每一個人只要在充滿接納的環境中,治療師不需要提供「治療」給人們,人們就能夠自己克服困難,充分發揮潛能。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你渴望被接納嗎?如果你有孩子,你接納你的孩子嗎?關於接納這事件,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對於個體自我狀態的影響很大,至於人們是如何發展自我接納呢?在諸多的心理治療學派中,有一個派別叫個人中心治療,它特別著重治療師對案主提供接納的環境,它相信每一個人只要在充滿接納的環境中,治療師不需要提供「治療」給人們,人們就能夠自己克服困難,充分發揮潛能。
Comments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最近受邀到一個餐飲店上課,主題是情緒管理,由於配合他們開店的時間,所以早上的課是0730-1030,很特別吧!我大概是0710就到店的門口,結果店沒開,什麼人都沒有,直到0720才有一個督課人員到(他也不是員工),又等了一下,到了0725才有一名員工到場,結果他只說了「開門的人還沒有來」,他又跑走了,就這樣我又在門口等到0740才進到那間店,開始準備我的上課用品。如果你是一位「老師」,你會怎麼樣?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從開始撰寫文章、經營這個平台開始,我太太一直是這個平台文章的第一個讀者,她也為我進行文章的審稿。因為是我最親近的人,也為了讓我的文章能夠在觀點、立場上,更貼近讀者,她會給我文章許多撰寫上的意見,甚至是「批評」。其實沒有那麼重,因為她也是心理師,會先給我鼓勵、肯定,並顧及我的感受,才給我最「真實」的意見。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時代改變,現代的孩子愈來愈不「聽話」,相信許多父母都會同意這句話。不只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反過來是父母很聽孩子的話,所以才會有人說,現代的父母都是孝順兒女的「孝子」。 我的兒子目前四歲多,還處在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就是西方人所講的麻煩的兩歲期(trouble two)或是華人文化講的「三歲囝仔豬狗嫌」,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能夠自己走、自己行動,也具備某些程度的自理能力(如吃、拿東西、口語表達也愈多…),所以他們通常會「過度」的擴張自我,以為自己什麼事都能夠做,這會讓照顧者覺得很難帶。相信有過這個階段小孩的父母,或是你目前小孩和我差不多大,一定會對他們行動的「管控」感到頭痛。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前幾天,一個媽媽帶著還在讀小學的孩子來找我,除了孩子近期出現上學的困擾外,她目前最大的困擾是,孩子經常會因為別人不順他意,就出現很大的情緒,如他很晚了還想玩玩具,如果不讓他玩,就出現哭鬧行為;在百貨公司裡,吵著要買他想要的玩具等等。她憂心的我該怎麼辦?在實務工作中,有許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困擾,關於這部份行為的處理,其實說來簡單,只是有一些概念需要釐清,有一些動作需要執行。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從兒子不到一歲時,我和太太幾乎每個晚上睡前,都會陪著他一起看書,睡前閱讀好像已經成為我們一家的睡前儀式之一,每次當我們在討論睡前要做什麼時,兒子一定會將看書這件事列入行程。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身為助人工作者,傾聽、同理是必備的重要「技能」。專業訓練的過程中,諮商技術的演練,更是學習者的必修課,但在學習專注傾聽和套用同理的句型的過程中,關於同理與接納這件事,我也經常發現,即使練習的再多、再好,我們與受輔者之間還是保持一段的距離,而這或許是許多助人工作學習者的困境。 文/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在與孩子工作時,常遇到孩子跟我抱怨大人(或許是父母或老師),而這些抱怨除了大人對於孩子的約束外(這部份必然不被孩子喜歡),另有一類,則是大人的言行不一,對孩子造成的困擾。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最近在一所高中帶領讀書會,我們選讀的書籍是《爸媽,都是你把孩子搞成這樣》(廖偉凡著),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就在反應親子關係中的互動影響力,書中作者闡述自己與青少年孩子互動的經驗和他的親子教育觀點,我覺得書寫方式很輕鬆,內容也發人深省,是一本不錯的親子教養書籍。我接下來要分享的經驗,也呼應了作者的觀點。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我們一直活在關係中,有時候,我們會有情緒是因為在與他人互動時,經驗到不愉快。這不愉快的感受,使我們的心情受到影響,繼而影響我們對對方的態度。我也發現有一些人對於他人行為,能夠以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讀,所以很快的就「度過」了關係中的負面經驗,甚至是衝突。另外有一些人,即使是正向的互動經驗,也會解讀為負面的人際經驗,甚至影響了彼此關係的發展。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許多家長經常會苦惱於想要孩子做出某些反應或行為,但是孩子就是做不到。例如想要孩子每天主動拿出便當盒來清洗,或是希望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等等。但講了很多次、很多次,孩子就是不肯改變。 面對孩子負向行為的矯正或是正向行為的增加,是很多家長所關心的。一般來說,孩子無法做到你要求的行為,通常有以下這幾類的狀況與改善方法: |
作者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