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

你怎麼看孩子,他就怎麼看自己

9/30/2016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
在多年的兒童青少年的輔導實務工作中,我逐漸發現孩子的自我概念,對孩子的整體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力量,舉凡孩子的行為表現(如積極或消極、主動或被動等)、情緒反應(如穩定或失控、挫折忍受力高或低等)、人際關係(如溫和有禮或粗暴無禮、開朗大方或閉塞害羞等)等等,都與孩子的自我概念有關,自我概念也與自尊、自我價值等有關。

Read More
Comments

換個位置,更多包容

9/27/2016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我兒子目前身高約100公分。一次,我帶著他走在路上,每經過高一點的平台,他總是在我牽著他的手時,用跳的方式下來。經過平台用跳的行為,我之前就注意到了。這次行經的路,因為這樣的狀況較多,我試著阻止他,告訴他:「走路好好走就好,不要用跳的。」過程中,我又提醒他一次,但在下一次遇平台時,他又出現從平台上跳下來的動作。我開始有點生氣的告訴他:「不要再這樣跳、不要調皮(我擔心的是用跳的,比較容易讓膝蓋受傷)。」突然間,在他跨過去之前,我看到了一個現象,讓我理解了他為何用跳的。

Read More
Comments

如何啟動空椅對話?

9/26/2016

Comments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督導實習生或專兼輔老師的過程,關於進行空椅,他們經常會有的困擾是不知從何開始、何時可以開始空椅對話,在上次的文章中,跟你談到空椅的基本概念,許多伙伴的回應是有興趣試試,但不知道從何開始,所以這次正奇就跟你談談,如何在實務中讓案主可以進行空椅對話,亦即說明空椅進行前,助人工作者需要有什麼準備。

Read More
Comments

你知道情緒分層次嗎?

9/25/2016

Comments

 
文/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在實務工作中,最常遇到的人們在人際關係上的困擾,在深究背後原因後,發現跟人們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人們常說「先處理心情,在處理事情」不是沒有道理的。換句話說,要讓生活過得好、工作順利,了解情緒會是重要的一環。

Read More
Comments

淺談諮商室的空椅子

9/22/2016

Comments

 
图片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
在踏入諮商領域的初期,一位國中生跟我會談,他說他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在生活中,他總是會感受到內在的兩種聲音的干擾,其中一部份是理性的自己,另一部份是感性的自己,每當這兩個部份同時出現時,就讓自己不知所措,那時我已經開始接觸心理劇,並在研究所修習完形治療,就這個背景下,我開始試著使用空椅(empty chair),與這個孩子一同工作。最後這個孩子帶著對自己更多的了解和統整離開會談室。這次的經驗讓我感受到空椅技術的力量,也讓自己有信心在接續的治療諮商工作中運用此一技術。

Read More
Comments

如何面對青少年的光說不練

9/21/2016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輔導青少年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對青少年經常會有這樣的評語,如眼高手低、不切實際、只會說不會做、光說不練、虎頭蛇尾、表裡不一等等。前幾天遇到一位家長,他說孩子告訴自己,他對電腦有興趣,所以自己就讓孩子報名去參加了某知名電腦教學公司的課程,結果孩子上課沒多久,就說自己不想學了,讓這位家長覺得臉上不只三條線。

Read More
Comments

在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前,你可以做什麼?

9/18/2016

Comments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那天我為了解寶可夢遊戲為何那麼吸引人,特地下載了寶可夢APP抓寶,四歲的兒子當時在我身邊看我操作,感到很有興趣,當時約抓了四隻,就關掉遊戲畫面沒再使用了。

過了兩天,當兒子和媽媽一起看新聞時,新聞正在報導寶可夢的話題,兒子告訴媽媽,有一天他也要學玩寶可夢,還問媽媽手機裡有沒有寶可夢?當他得知媽媽手機沒寶可夢可玩,顯得很失望(當時我不在家)。

Read More
Comments

隱藏意圖對溝通的影響

9/13/2016

Comments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最近有位媽媽跟我討論到和孩子溝通時的困擾,她說原本自己提供了兩個選擇讓女兒選,結果女兒選了自己比較不傾向的那個選項,她當下沒有多說什麼,但在幾天過後,媽媽又再舊話重提,試著用「開放」的態度,和女兒討論此事,並請女兒重新考慮和選擇,女兒在這次的溝通過程中,生氣地表示這件事不是已經討論過了,為什麼還要再討論一次,這位媽媽說:「我是跟你在溝通,你幹麻生那麼大的氣?」,結果女兒後來不理會媽媽,也不想再談此事。

Read More
Comments

    作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分類

    全部
    企業組織攻略
    大眾心理健康
    正奇心情隨筆
    滋養親子關係
    輔導專業札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Photo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from ulisse albiati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