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媽媽跟我討論到和孩子溝通時的困擾,她說原本自己提供了兩個選擇讓女兒選,結果女兒選了自己比較不傾向的那個選項,她當下沒有多說什麼,但在幾天過後,媽媽又再舊話重提,試著用「開放」的態度,和女兒討論此事,並請女兒重新考慮和選擇,女兒在這次的溝通過程中,生氣地表示這件事不是已經討論過了,為什麼還要再討論一次,這位媽媽說:「我是跟你在溝通,你幹麻生那麼大的氣?」,結果女兒後來不理會媽媽,也不想再談此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出現隱藏意圖的溝通,在我們看似開放的選項下,其實我們是希望對方選擇其中某個選項,當對方沒有這樣選時,我們會下意識的忽略對方已經做出的選擇,並在後續的互動中,又再次提出討論,試圖讓對方能夠重新選擇,而這樣的舉動,其實會引發對方的不舒服。
或許你要對方做出的選擇,也是為他著想或是你認為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因為你沒有明說,並試著在對方已經做出選擇後,以再「溝通」的方式,讓對方重新做選擇,對方可能會有如下的兩種感受,其一是讓對方感受到他做的選擇不被接受和尊重,其二是重新溝通的這個動作混淆了他的原來的認知(即不是已經講過了嗎?怎麼又要講一次),因此,這樣的狀況經常引來對方的生氣和不舒服反應。
不知道在你的關係中,這樣的狀況是否曾經出現(或是經常出現)。其實這樣的互動方式,會為彼此的關係帶來負面的影響,如果這是你會常遇到的狀況,有以下兩個調整作法提供你參考。
一、覺察自己的意圖與選擇
首先,當你在提供給對方選擇時,最好清楚的覺察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接受對方做出不同的選擇,清楚覺察自己對於事件本身的意圖和看法。
也就是說,你提出的選項,是真的可以讓對方用他的意志來決定和選擇,特別是這件事與對方直接相關時(如要他選擇自己的餐點、學校等等)。
二、清楚而不曖昧的表達
如果在提供對方選擇前,其實你已經有明確的偏好,則更應清楚表達。此時,你若沒說清楚自己的想法,而直接提供選擇給對方,試圖用看似「開放」的方式,讓對方有選擇的機會,不僅你自己困擾,也會因為這種隱藏意圖的溝通,讓對方感受到你不是真誠相待,造成對方的不舒服。
所以當你有明確偏好時,你可在一開始就清楚且真誠地表達你的偏好與理由,讓對方知道你的真正想法,倘若對方與你的想法不同,在此時,他也能表達他的意見,你們可真正開放的討論彼此的看法,再從中做出決定,且當對方一開始就明確知道你的想法時,或許很快就能理解並支持你的決定。
所以,隱藏你的意向,透過一再的「溝通」,要對方重新選擇你偏好的決定並不坦承,也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清楚而明確的溝通,讓彼此都不需要猜測,也不會造成混淆。
相較於「善意的隱藏意圖」,多數人在關係中,比較能夠接受「直接了當的表達」。
今天跟你分享溝通時,我們都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希望你有機會覺察你與他人的溝通狀況,透過這樣的覺察,進一步能夠理解對方的情緒,讓你與周遭他人的關係,能夠更親近無負擔。感謝你的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更期待你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朋友(這是我表達明確的意圖),謝謝你!我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 http://www.doctseng.com/
近期開設課程:
「啟動內在能量」心理劇成長暨導演訓練系列工作坊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與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