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關心孩子的家長與我進行諮詢,他們擔憂著孩子近日的表現,因為孩子敏感度很高,經常受周遭他人的言詞、舉動或聲音,就出現較大的情緒反應,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這樣的情緒。我與家長分享,當孩子有情緒反應時,我們需要先區分,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來自於常慣性的反應,還是情境性的反應。以下說明慣常性反應與情境性反應的一般性定義與處理方式,供有興趣了解的讀者參考: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一對關心孩子的家長與我進行諮詢,他們擔憂著孩子近日的表現,因為孩子敏感度很高,經常受周遭他人的言詞、舉動或聲音,就出現較大的情緒反應,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這樣的情緒。我與家長分享,當孩子有情緒反應時,我們需要先區分,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來自於常慣性的反應,還是情境性的反應。以下說明慣常性反應與情境性反應的一般性定義與處理方式,供有興趣了解的讀者參考: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是晚歸的,回到家裡孩子通常睡了。一天我又晚回來,照理孩子應該睡了,我開始準備要洗澡,這時候就見到還不到四歲的兒子不理會媽媽的勸阻,匆匆忙忙地從房間跑到客廳來,接著開始組裝起他的積木玩具,我有一點生氣的告訴他,趕快進房間睡覺了,這個時間不可以出來「玩」。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實務經驗中,我很常見到父母親對孩子的期待,這樣的期待帶給孩子莫大的壓力,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著壓迫和不被認可。然而,這樣的期待,同樣存在於孩子對父母。一位長輩告訴我,她是個不喜歡做家事,也不會想要煮飯的人,但文化中對「好」母親的期待,一直是能夠為子女煮好吃的飯菜、細心照顧子女等。她表示在目前的親子關係中,她就感受到這樣的壓迫。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這是一個常見的狀況,有可能是跟丈夫談今天發生不快的妻子,或是跟父母訴說委屈的孩子…,但不知為何,談著談著你跟他之間的氛圍也變僵了,甚至你發現他不再說了,漸漸對方不願意找你談他的事情。 一位母親跟我談起一個他和孩子之間的相處,她提到的情形是當孩子在有情緒時,常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每當孩子有情緒時,如果孩子告訴她發生什麼事,則通常在後續對話中,孩子會越講情緒越大,或是講了幾句之後,就說不想跟媽媽講了!這時候被孩子拒絕的母親也覺得很生氣(因為孩子「講不聽」、又愛生氣),同時也會覺得很挫折(因為孩子不再跟自己說話)。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我有兩個寶貝,老二半夜還會起來喝奶,前天晚上她因為想喝奶,又有一些不舒服,所以晚上連連哭醒了好多次,原本老大不太會因為妹妹哭而醒來,但那天可能是因為次數太多了,所以他就也被吵醒了,過程中在妹妹幾次大哭之後,他不耐地喊了一聲「是又怎麼了」,我和妻子聽到不禁笑了出來。接著下一次妹妹又哭時,他又喊了一聲「吵死了」。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今天一對父母帶著一對雙胞胎的兄弟來找我,他們主要的困擾是兩個孩子的手足競爭很嚴重。 媽媽覺得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這個議題,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這類的困擾問題愈來愈嚴重,父母提到家中的大兒子,從小就「最聽話」、也最老實,所以在這樣的手足競爭中,他們也覺得大兒子比較沒問題,只是覺得他在吃東西方面沒有節制、且常會出現咬指甲的狀況,而老二的狀況就很多,包含與哥哥間的衝突、在參與的同儕團體(包含家族中的小孩團體及外面的相關教育團體)造成紛爭、不順從父母等,總之父母親覺得二兒子的問題較嚴重,所以他們傾向只處理二兒子的問題,在與父母及兩個孩子碰完面後,我與父母有一些討論。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今天和一個孩子進行遊戲治療,孩子開心的跟我分享,說媽媽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竟然買了一堆玩具,還說要陪自己和姐姐玩。在遊戲中,他和我他分享了他的開心,也讓我想到在與孩子一起工作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問問孩子,你的爸爸媽媽會和你一起玩嗎?你猜猜看,有多少孩子說「有…」。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分析,但在我的實務經驗中,不到一成的孩子會說爸爸媽媽在生活過程中會陪他玩遊戲。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我與心理劇的接觸是從碩士班開始,當時為了符合團體課程的需求,參與了生平中的第一個團體,而這個團體就是心理劇。從那時參與至今,也將十五年,這段過程中,自己歷經初期的陌生、不安、擔心,到自在、成長、收穫與傳承等各種階段。與心理劇接觸的這段經歷,是個人頗為珍惜的生命經驗,慶幸自己有機會接觸到這個充滿力量和真實的治療取向,而這也是這幾年學習助人工作中,最為欣喜的學習與成長經驗。 心理劇幾乎可以說是自己專業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在心理劇場中,不論是在舞台上或舞台下,對自己來說,參與其中生命就跟著流動和轉變。回顧整理這幾年來,心理劇對自己的影響,以下從個人和專業兩個部份來說明: 文 /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會選擇心理劇成為我專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專長呢?其實,如果從我小時候的害羞、不擅表達的特質來看,心理劇不會是我的專業成長的選項,但在因緣際會下,心理劇就闖進了我的專業生涯,更也闖進了我的生命經驗。 文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在我諮商的經驗中,不乏遇到伴侶之間因為觀念分歧,即使彼此十分相愛,但相處仍是出了問題。今天我和一對情侶進行會談,他們也遇到了類似的難題,只是過程中男友曾發生過因不坦承而傷害彼此關係的事件,讓原本彼此的信任感,變得非常薄弱,特別是女友對男友的信任。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進到企業教育訓練場域後,我接觸了許多不同類型企業及教育訓練課程,有些企業的需求在員工工作態度改變、有的是著重客戶的經營、有些則是要提昇員工的情緒管理、減少壓力反應等,但企業單位最常提到的需求,其實是團隊的形成與凝聚。 當然,深究企業組織的需求,我們會發現,其實這些需求之間環環相扣的,但可想而知的,最終想要「扣」住的就是員工產能的提昇。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許多企業主想到的就是透過教育訓練解決團隊的屏障,提昇團隊的產值。 文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今天一位因應徵工作需求的伙伴到諮商所找我,希望我針對他要進行的20分鐘的諮商演練,給他一些意見,在了解他的狀況後,我開始與他談談「20分鐘的諮商演練」,以我過去擔任主試者時的意圖和期待是什麼。接著我告訴他,短短20分鐘的演練,主試者基本上,不會要求你為演練情境中的案主解決問題,因為那是不合理的期待 。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凡事有正面,就會有負面,接續上一篇,這篇說說團體督導的劣勢。 團體督導的劣勢: (一)時間應用上的限制 在團督過程中,由於受督者較多,在時間的分配和應用上,較難顧及每一個受督者的需求,特別是在受督者都是新手時,面對許多治療的情境或是議題都感到陌生和困難時。因此時間應用上就會產生較大的困難,經常會出現時間不夠使用的狀況。在個督時,時間應用就是優勢,由於所有時間都屬於受督者一人所有,督導者能夠依照受督者的需求和議題的困擾程度,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督導,這對新手治療師來說,會感到較為安全、也獲得更足夠的協助。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成為助人專業的過程中,相信「督導」這個詞大家不陌生,特別是實習階段,督導通常是新手助人工作者的重要支持力量與依靠,進入實務工作後,他也經常是實務工作者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憑藉。今天有機會與督導的實習心理師,分享到個人專業成長過程中的受督經驗,也分享了成為督導後,在個別督導和團體督導中對於受督者的觀察。
早期的華人文化重視孝道,老一輩的人親子關係中,普遍存在著的觀點是養兒防老,也就是說自己年輕時養育下一代,希望年老時能夠變成下一代來奉養自己。自己在當了父親之後,對養兒防老有了一個新的體悟,以下做這個分享。
|
作者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