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常見的狀況,有可能是跟丈夫談今天發生不快的妻子,或是跟父母訴說委屈的孩子…,但不知為何,談著談著你跟他之間的氛圍也變僵了,甚至你發現他不再說了,漸漸對方不願意找你談他的事情。
一位母親跟我談起一個他和孩子之間的相處,她提到的情形是當孩子在有情緒時,常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每當孩子有情緒時,如果孩子告訴她發生什麼事,則通常在後續對話中,孩子會越講情緒越大,或是講了幾句之後,就說不想跟媽媽講了!這時候被孩子拒絕的母親也覺得很生氣(因為孩子「講不聽」、又愛生氣),同時也會覺得很挫折(因為孩子不再跟自己說話)。
針對這樣的情形,請試著先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遇到有一個人溺水的人,你會怎麼做?
以下有兩個作法,請你選擇一個:(1)立馬告訴他,你的手要趕快滑水、腳要踢,你要趕快…,也就是告訴他如何游泳才對或是教他游泳;(2)趕快提供他一個能夠有所依靠的漂浮物,如救生圈。選好你的答案了嗎?或許很多人會說,當然是第二個,怎麼可能會是第一個。沒錯!就是第二個。
接著邀請你回答第二個問題,當你周遭有人出現情緒時,你會怎麼做?(1)立馬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你應該好好跟人相處、你不應該跟人家吵架、你就是這樣,難怪…等等,也就是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才好或對;(2)好好聽他怎麼說,讓他覺得自己被了解、被接受。問他當時發生了什麼事?他的回應與感受是什麼?…。答案很清楚嗎?還是你覺得開始有一些困惑,回想平日對待周遭他人的情緒時,你的習慣性做法為何?
這個概念,我把它稱為「情緒溺水」。當一個人情緒處於不佳狀態時,就猶如一個人在溺水一般,這個時候的他是處於情緒的漩渦中,如果你告訴他應該如何看待事情、或處理事情才對,
通常他都很難聽進去,這樣的經驗或許你並不陌生。你越是苦口婆心的跟他勸說,甚至評價他,通常換來的都會是他情緒更大,或是變成對你生氣或是不理你,這就好像一個人溺水時,
在這個時間點你教他怎麼游泳是沒有用的,這個時候的他,需要的是你好好的聽他說話、同理他的感覺,讓他把心中的不愉快、不開心、委屈等等,都可以盡情地說出來。
一個人溺水時,你給予他一個可以依靠的憑藉,讓他可以獲得喘息的空間,覺得自己是被接納、被包容。通常這會讓他覺得好一點,也會因為這樣的接納和包容,讓他能漸漸的遠離情緒漩渦,並更清楚自己所面臨的狀況和困擾,等到他情緒過後,如果你想針對事件跟他分享一些建議或作法,才會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心理師或輔導工作者為什麼可以協助個體走過人生中的低點,其實許多時候,他們在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停下來,聽聽受傷、受挫的人述說他的經驗,透過這樣的傾聽,時常就能讓個體慢慢的走過。
在實務工作或生活過程中,我時常發現人們不是不懂道理或不會做事,經常卡住的地方,都只是情緒的困擾。只要情緒疏通了,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希望這個分享對你與周遭他人的關係會有幫助,感謝你的閱讀,也邀請你為這篇短文做回饋或按個讚,更期待你分享給你身邊的好朋友,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