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務經驗中,我很常見到父母親對孩子的期待,這樣的期待帶給孩子莫大的壓力,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著壓迫和不被認可。然而,這樣的期待,同樣存在於孩子對父母。一位長輩告訴我,她是個不喜歡做家事,也不會想要煮飯的人,但文化中對「好」母親的期待,一直是能夠為子女煮好吃的飯菜、細心照顧子女等。她表示在目前的親子關係中,她就感受到這樣的壓迫。
她說她的兒子已經結婚生子,在孫子出生後,兒子希望她能夠為幫忙照顧孫子和煮飯菜給他們吃,並有意無意的提及隔壁鄰居的媽媽是怎麼做的,但無奈的是兒子期待她做的這些事,都是她最不喜歡的事,所以每當兒子打電話邀她同住時,她就覺得不舒服,雖然拒絕了兒子,但在那之後,她心中卻又充滿著罪惡感。因為她讓兒子失望了,她無法滿足兒子的需求,也無法符合華人社會對「好母親」的期待,她因此痛苦不已,與兒子的親子關係也相當緊張。
我們對周遭他人都會有期待,而親子關係中的期待,更是影響著彼此的關係。心中的期待過大,經常就會讓對方感受到壓迫和不舒服,有了期待經常也代表著,無法接受對方原本的樣子,如父母對孩子的期待,經常讓父母一昧的要孩子朝父母要的方向走;孩子對父母的期待,經常反應著對父母的抱怨和關係的疏離;親密關係中的期待,時常出現要求對方要為自己做改變。期待並沒有不好,它經常是自我調整、關係改善的觸媒,但如果期待過高或是無法因時和因人而調整,則期待經常也是影響彼此關係的負面因子,甚至是造成關係疏離或破裂的最大因素。
要減少期待對關係的影響,可以試試以下的作法:
一、覺察覺察自己對對方的期待為何
留意自己期待對方的是什麼,試著釐清這樣的期待,是從何而來,例如你可以看清你的孩子的期待,其實是你對自己的期待,你只是想要孩子為你完成你無法達成的理想。
二、向對方表達你的期待
接著,試著與對方表達你的期待,並確認他對你期待的理解和未能滿足的狀況為何,有些時候,對方只是不清楚你的期待為何,並不是他不想這樣做。
三、接受對方的「原貌」
接受對方的「原貌」,因為不論如何,對方都很難是你「理想」中的樣子,因為他並不是因你而生(就算他是你的孩子也一樣),他就是他,有著屬於他自己的天生特質和成長背景,讓他用最原始的自己與你互動,將會讓你們的關係處在最自在、最沒有壓力的狀況。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經常都會有期待,這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這樣的期待,超出了它的位置,為彼此關係帶來緊張和壓迫時,這時候就需要有一些調整。當發現你與周遭他人的關係,
處於一種緊張和壓迫狀態時,停下來想一想,是否在彼此的期待上產生落差,試著調整自己對對方的期待,通常都能夠讓彼此的關係較為和緩,允許對方做他自己,而不是你想要的樣子。
有時候我們會痛苦,就是因為想要改變對方,希望對方可以照我們期待的樣子表現,然而這也隱藏了想要控制對方的需求,要能創造關係和諧是需要彼此充分的溝通,並毫不勉強地接納彼此的不同。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短短的分享對你與周遭他人的關係有所幫助,有機會也分享你的家人或朋友發現了嗎?這是我對你的期待,雖然希望你這樣,但你可以只做你願意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