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養兒防老概念來看親子關係,我們會就會發現,它好像是一個「投資報酬」的概念,好像你投資的愈多,就希望獲得愈多的報酬一樣,我覺得這樣的觀點,對親子關係有某程度的負面影響。
將親子關係視為商業行為
雖然現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確實存在著許多的商業行為,例如很多業務員和客戶間的關係、顧主和受顧者之間、廠商和客戶之間等,但如果親子關係也是一種商業關係,我想那會讓親子之間的許多東西變質,如父母可能會去計較付出與所得之間的比率,佔在商業的立場,沒有人想做賠本生意。這樣的概念,最明顯的例子是早期將養女兒視為「賠錢貨」,這對親子關係是何等的傷害。
親子關係變成一種負擔和純粹責任
如果養兒只是為了防老,那麼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覺得負擔,或將養育的過程變成是一種單向的付出行為或責任,用這樣的觀點投入親子關係,會造成關系間的失衡,因為很少人能夠持續性的一昧的付出,不求回報。這樣的親子關係,會讓較常付出的一方,漸漸的失去了耐心和熱情,覺得這樣的關係是負擔,並期待對方能夠有所回報(如父母期待子女能夠聽話、順從,用以回報父母的養育)。若持有這樣的態度,則經常這樣的態度和觀點,都會不自覺得在關係中傳達出來或傳遞給對方,造成雙方關係中的壓力。
關係很難用等值回報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難用一般性的價值來衡量,如果用投資報酬觀點來看待親子關係,則你會陷入一個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的狀態,到底你該付出多少,孩子又要回報你多少才算是「有價值」。總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難用量化加以概念化,關係與情緒和感受有關係,它是一種主觀性的東西,所以用價值的觀點,經常會造成彼此的困擾,其實諸如愛情、友誼等的其他關係也一樣。
那麼怎麼樣看待親子關係比較好呢?個人認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在你付出的同時,你也能感受到「回報」,那會是一種較為平衡的關係發展。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在教養孩子的過程裡,從投入與付出中,即時的獲得親密、被愛等感覺,那你就比較不會想要在付出之後,還要他「回報」你,因為你已經從與孩子的互動中,獲得了即時性的滿足。你不需要期待,年老之後他要回報你什麼,因為你已經在與他互動中獲得你該獲得的。孩子在這樣的教養過程中,他也會比較輕鬆,不會感到壓力,或覺得強逼著需要為你「做什麼」。
以自己為例,我會在與兒子的遊戲或互動過程中,感受到他對我的信任、愛,也能夠從與他的互動中,獲得快樂和驚喜,我已在互動的當下,我就已經獲得了滿足,所以我不會持有我已經陪你玩遊戲,所以你需要在過程中聽我的或之後要更聽話的觀點。
所以記得下一次,當你在與孩子互動時,同時想想你從這樣的關係中,如何獲得即時的「回報」,讓你的親子關係回歸關係的本質,讓彼此在這樣的關係中都沒有壓力或覺得負債,這樣的親子關係會是更健康,更能持續發展的。
再次感謝你的閱讀,也期待你的回應,並將訊息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