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輔導青少年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對青少年經常會有這樣的評語,如眼高手低、不切實際、只會說不會做、光說不練、虎頭蛇尾、表裡不一等等。前幾天遇到一位家長,他說孩子告訴自己,他對電腦有興趣,所以自己就讓孩子報名去參加了某知名電腦教學公司的課程,結果孩子上課沒多久,就說自己不想學了,讓這位家長覺得臉上不只三條線。
其實青少年這樣的行為特徵,與一位研究青少年學者Elkind所講的明顯偽善有關,孩子的這個特質容易出現說大話,卻做不到的情形,也就是講得會比做得多。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這樣特質的時候,身邊的大人應該怎麼做呢?正奇就用「人生有夢,築夢踏實」這個句子,分三個階段來跟大家談談,如何幫助這個青少年的這項特質。
一、有夢
青少年階段認知發展的特性,是由具體思考逐漸的走抽象邏輯,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想得比較「多」、比較「遠」,但由於他們剛開始從兒童世界走向成人,所以這些想法仍帶著「小(孩)世界」的色彩,這是理所當然的。基於這個特性,所以青少年會有許多突發奇想、異想天開的想法,其實那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說如果青少年孩子跟你講一些「誇大」、「不可行」的想法,這是可以理解的。
在輔導青少年的過程中,我比較擔心的,反而是那些沒有「夢」的孩子,他們對未來沒有任何想法或是沒有任何目標,因為這樣的孩子,要帶出他們的「夢」,其實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所以,針對孩子這部份的特質,要跟你分享的是,當孩子跟你提及他的夢想、想法時,不論你有多麼的不相信,請你嘗試以讚賞的角度來看待。輔導青少年孩子「有夢」,是很重要的一步,且不論孩子的夢是多麼的不切實際,因為這些夢就是讓他們成為「青少年」的基礎(相信你不希望你的孩子,跟我們一樣的「老」,什麼都不敢「想」),所以試著用有趣、開放的態度陪孩子尋夢,我認為是很有幫助的。
二、築夢
基於剛剛所談的,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談到「夢想」(其實我這裡所謂的夢想,未必是需要大到偉大的理想,只要是對某件事的看法或是想法都可以算是),你不僅不應該潑他冷水,告訴他「你想太多了」、或「你要實際一點」,反而你需要花時間,跟他好好談談他的夢想(或想法)。
舉例來說,前幾天一個孩子跟我談到,他想制定一些規則,讓世界可以跟著他走。如果你是與他談話的人,你會怎麼辦?其實我做的很簡單,我開始好奇的問他,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他是如何想出這樣的想法?所以接著他和我談到他打寶可夢的經驗和看到的東西。
回過頭來,在築夢的階段,其實我們需要陪伴青少年一起去築夢,也就是說,和他們一起將他們的夢想(或想法)談得更多、更清楚。如何幫助青少年築夢呢?我個人用以下簡單的幾個字來說明,即好奇非評價的態度、傾聽非說教的回應及詢問非指導的方式,如果你可以這樣做到,相信你就能夠陪著孩子一起築夢。
三、踏實
許多家長和老師,對於孩子的夢想不敢恭維,是因為通常孩子提到的夢想並不可行,但如之前所說,孩子剛「入社會(成人世界)」,所以他的夢想(或想法)本來就不太可能具體可行,所以才需要身邊的「大人」陪著他在築夢之後,邁向「踏實」之路。
隨著夢想被談得更清楚之後,下一階段需要陪著孩子,落實他們的夢想,這算是最重要的階段,也是孩子最常卡住的地方。關於幫助孩子踏實他的夢想(或想法),我們可以做的事有以下幾個:
(1)擁有接納的態度: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們的夢想,真的未必可行,但接納他們的夢想是重要的,透過與他們「討論」非批評的態度,能夠讓孩子更願意往落實的方向來走(因為一開始說夢想就被打槍,不可能走得下去),而這樣的接納,包含容許孩子「無法」踏實他的夢想;
(2)陪同討論的作法:
接著我們需要陪著孩子一起討論,要如何才能從現在的位置,達到他們的未來夢想,回到剛剛那個要制定規則的孩子,我和他一起做的後續討論是,以國中生的身份,他要如何從目前生活中,走向他要世界規則的夢想,所以我們一起討論了他接觸到寶可夢遊戲的規則為何、制定遊戲的規則是他未來想要的方向嗎?他目前的環境中,他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協助制定環境中的規則等;
(3)陪伴落實的步驟:
如果已經和孩子討論到走向夢想的作法,接續就是陪著孩子開始朝夢想的目標前進,這當中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不可行之處,所以一面陪著孩子開始一起做(甚至從嘗試錯誤中進行),一方面就是陪著孩子修正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隨著年紀的增長,青少年孩子慢慢的從小世界要進到大世界,其實有夢是很重要的歷程,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陪著孩子「有夢」、「築夢」和「踏實」,才能勇於做夢,並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感謝你的閱讀,也歡迎你交流你的想法。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近期開設課程:
「啟動內在能量」心理劇成長暨導演訓練系列工作坊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與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