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我們會因為接觸的人出現情緒,很可能我們也會跟著受到波及,最後造成彼此不歡而散的結果。上次已經提了如何穩住自己,這次再談談如何回應對方。這部份的概念,其實與早期Goleman所提的情緒智力的內涵相似。我們與他人關係中,其實也不外乎關係到自己和他人及覺察和管理等四個部份。除了覺察自我情緒和調整自我狀態外,我們回應負面情緒高漲的人的作法如下:
順著上次提到的自我調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我們愈能夠了解對方,那麼我們就愈容易找到感謝他,或是接納他情緒的方法。又如先前文章「你知道情緒分層次嗎?」所提,當對方出現一些張力大的情緒,如生氣、憤怒、攻擊等,通常這都比較偏向表層情緒,在這個情緒的背後,通常隱藏著受傷、受挫、難過等深層情緒。所以,當我們能夠去看見對方背後這些感受時,而不僅只於看到他當下的表面情緒時,我們就更能適當的回應對方。
適度同理回應
如果經過穩定自己及理解對方之後,我們可以不受到對方情緒的震盪,那麼我們就有機會用更平和、同理的方式,回應對方的情緒。或許是告訴對方,你了解他的感覺、你能感受他的挫折、你願意走近他的難過等等,透過這些回應,通常能讓對方的情緒更快平緩下來。因為你並沒有因為他的情緒反應,產生更大的情緒,反而回應給他溫暖與支持,那麼他的情緒也會受到你的影響,跟著緩和下來。
我們也可以說,當對方出現張力大的情緒,我們沒有因此跟著起舞,相反地,在自我調整後,回應給他同理、接納、溫暖的感受,那麼我們的回應給對方帶來另外一種穩定、包容、甚至是愛的感受。同樣地,基於情緒會相互影響的原理,攻擊帶來防衛、生氣帶來憤怒,那麼溫暖也能夠帶來接納、包容也會帶來關愛。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確實彼此間的情緒會相互影響,我們經常因為對方的情緒,感到不舒服,並試圖用一些行為,如大喊、斥責、說教,企圖降低對方的負面情緒,但經常出現的困境是,因我們未覺察自己,已經受到對方情緒的影響,也做出了情緒化的行為反應,最後雙方都被彼此極大的情緒淹沒,因而做出一些可能傷害彼此關係或尊嚴的行為。
不過令人振奮的是,某些人情緒會引發另外一人的情緒,某類情緒引發另外一些情緒,也就是說,雖然社會評價中某些「負面情緒」,例如,憤怒、生氣、難過、哀傷、焦慮、緊張...等會帶來負面情緒。
然而,每個情緒都有其正負面的意涵,實在不應該把這些情緒稱為負面情緒,但基於這是大家所熟悉的用語,所以在這個地方,我也先用這樣的詞來稱呼它,但相對的正面情緒也會帶來正面情緒。
所以,當我們能夠用正面的情緒來回應對方,那麼對方也跟著受到影響,並在平穩他自己後,回應給我們正面的情緒。彼此的互動,就出現的情緒的正向影響與循環。
經過我的覺察、思考之後,這段時間裡,我嘗試在兒子出現情緒反應時,透過這兩篇文章所談的方法,調整自己回應的方式。我開始發現孩子的情緒更快和緩下來,我與孩子的關係,也比較不會因孩子情緒的爆發,使得兩人都不愉快。當然一開始要這樣做,並不容易,但是這對於中斷負面循環是有效的,在此與你分享。
106/6/3 「個別諮商中的空椅子」-心理劇與完形的應用一日工作坊
原價1,600元,學生價1,360元
相關文章
你知道情緒分層次嗎?
情緒帶來情緒(一)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