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位伙伴對於上週的文章「你接納自己嗎?」有一些想法,他們的共同疑問是在自我接納後,人們會如何?或是關於接納或自我接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基於這個概念,人就是一個有機體,如果能夠處在被接納、有所選擇的環境中,人們同樣也是能夠朝向一個正向、自我成長的方向來前進。所以,當一個人能夠在接納的環境中成長時,個體會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一、對經驗開放
能夠自我接納的人,能夠更開放的經驗自己,包含自己的情緒、狀態等等,同時也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經驗,因為對經驗的開放,讓人們在關係中對自己和他人,都有更多的容許和接納,也能夠讓經驗更自然的流動。
二、具備創造力
在接納的環境下,個體的焦慮會減低,當焦慮減低時,個體就能夠產生更多的創造力。我個人的經驗為例,若在演講場合中,我感受到參與者對我的接納,那麼我就會更自發的引述相關的內容,讓整體的演講,產生更多的創造性的內容。
三、活在當下
由於接納,所以不需要防衛性的檢討過去,或是擔心的考量未來,因此,更能夠專注於自己當下的經驗,或是經歷彼此當下的關係和互動,這樣的狀態,對於自己和關係都是比較有助益的。
四、信任自己和他人
在被接納的過程中,個體能夠感受到環境對自己的信任,及對自己本來面目的接納,所以基於這樣的經驗,人們就能夠發展出對自己的信任,因為相信自己,在接續的人際關係中,就比較能夠相信他人。
五、願意負責
在接納和信任下,人們在關係和環境中,因為不用擔心被評價,就更能夠做出比較符合自己心性的選擇,選擇因為較符合自己的內在,所以出錯的可能性較低,既使真的做出錯誤的選擇,人們也比較願意負起責任。
然而,到底要接納自己的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你的所有,包含情緒反應,例如生氣、憤怒、傷心、恐懼等,你的生理特性,例如眼睛太小、嘴巴太大等,或是你的角色行為,可能是成功與否、向前或停滯、能力優劣等等。或許在接納自己的過程中,你會感到困惑,擔心這樣是不是自甘墮落、不知長進嗎?Rogers提醒我們,除非我們能完完全全的接納自己,否則我們就不能改變,無法從現在的立足之處移出半步。如果不接納自己,我們就會耗費能量在批判或是論斷自己的好或不好,或者是抗拒自己的負面情緒,越是抵抗,而沒有活在當下,因此無法移動半步。同樣地,你在看外在世界時,也會使用批判的眼光,而能量就此耗費了,你和自己相處並不自在,與他人相處時,也會有同樣的情形。
我認為自我接納可以是一個歷程、一個動態性的過程,它不應只是一個結果或結束,也就是說關於自我接納,我們是可以一步、一步漸進的去做,覺知自己的狀態,並接納自己改變的進程。
男孩問:「妳為什麼會愛我?」
女孩說:「因為你很照顧我、幫我完成報告、為我做了很多事情、很為我著想…。」
男孩高興自己的付出被看見了,但是又覺得不對勁,他忍不住想著,如果自己不再做那些事了,是不是不再值得被愛了?
我就是那個男孩,這是我年輕時曾有的一段感情經驗,這讓我想到 Rogers的理論中所提的價值條件,比較像是你需要做出A,我才會給你B的互動狀態。像是除非你為我做這些事,否則你就不值得被我愛,或許我在過程中覺得不對勁的地方就在這裡。
邀請你去檢視自己跟周遭他人的關係,是否也曾經發出這種價值條件的用語,如你要記得我的生日,不然我就不喜歡你了;除非我功成名就,否則我就不值得被愛。其實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並不容易,在生活中,我們容易在不經意狀況下,會做出類似價值條件的反應,但回到接納是一個歷程的概念,我們也需要自我接納,試著告訴自己:「我正往接納彼此的路上走。」唯有自我接納,我們才能夠真正的接納他人,越能欣賞自己與他人的各種美好,看世界的眼光也就不一樣了。當停止批判與論斷,才能享受當下的每個片刻,不再悔恨過去,也不再冀望於未來的更美好,因為每個當下你都有能量採取行動,創造與享受當下的美好。
近期活動:12/24「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僅酌收場地費300元,12/12截止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