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

你與孩子有多靠近(二)?從非語言觀察

11/29/2017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一個孩子進到遊戲室,他僵直的站在門口,用眼睛的餘光看著眼前的玩具,在我的邀請下,他慢慢的走向玩具區,但一直杵在玩具前,沒有任何動作。而他的目光始終停留在飛標玩具上,在我的探問下,他點點頭表示想玩飛標…。''
圖片
許多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他們的狀態,所以我們需要透過非語言的觀察,來了解他們的狀態和意圖。

一般,我們會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我們也經常會發現,很多時候,基於各種理由,我們所說的話未必真的與我們內在狀態一致,不過,非語言經常透露出我們真正的心聲。

上次跟你談到透過語言向度,來判斷你與孩子的關係,這次我們就來談談透過孩子真實狀態的非語言訊息。我試著用幾個向度來談,也提出一些觀察的指標,讓你可以用觀察的方式,了解到孩子與你有多靠近。

一般而言,我們會用以下的幾個部份來觀察語言之外的行為。
身體語言
所謂的身體語言,包含身體姿勢、臉部表情、眼神反應、接觸動作等等,這些部份,我們都可以透過視覺的方式觀察。當我們透過這個向度來觀察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時,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如下的幾個問題:

  1. 孩子的會談室裡,坐姿有比較輕鬆嗎?
  2. 孩子的身體肌肉有比較放鬆嗎?在遊戲室裡,孩子移動的範圍有比較大嗎?
  3. 孩子與你的眼神接觸有增加嗎?在會談中,談論到主要問題時,孩子願意與你有眼神交會嗎?談論某些主題時,你是否從孩子眼神中讀到「興趣」?
  4. 孩子在會談時,表情比較常出現笑容或其他愉悅的神情嗎?
  5. 在遊戲過程中,孩子與你有一些肢體上的接觸嗎?
  6. 在遊戲過程中,孩子玩具的選擇,是否從侷限到多元?

透過視覺角度的觀察,檢視孩子如上的身體語言訊息,或許可以幫助你判斷孩子與你的關係,這些反應出現,通常對於關係的增進都是有意義的。

副語言
副語言是去除掉語言內容(對於事件的描述)後,語言所傳遞出來的訊息,一般可能會包含說話的頻率、音調、音量、音質等等,它是藉由聽覺來加以區辨,通常透過副語言的了解,可以更深入的人們的情緒反應。對於關係的了解,我們可以問問如下的幾個問題。
  1. 孩子在會談過程中,音量是否加大?或更自在地展現他的聲音?
  2. 孩子是否更常用愉悅的副語言,回應你提出的詢問?
  3. 孩子在表達事務時,是否更常出現符合語言內容的副語言?如講到愉快的事時,有輕快的聲音,講到難過的事時,出現沉重的語氣。
  4. 孩子是否更少出現焦慮性的副語言?如講話頻率過快、音調不穩等。

透過副語言能夠對於個體狀態和情緒,有更多的了解,只是我們不常將注意力放在這個向度上,其實只要你願意嘗試注意這些聲音中的訊息,並將這些判斷的標準,用更有「意識」的方式加以應用,這對你評估與孩子的關係就有更多的了解。

時間與空間運用
時間與空間的運用,也經常能夠呈現出人們關係的遠近。例如,當我們願意花更多時間與某人相處,就代表我們與某人的關係是愈好。

在助人工作中,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了解非志願來談者與我們的關係。我們可以試著詢問如下的幾個問題。
  1. 孩子能夠依照約定,進到會談室嗎?
  2. 孩子進會談室的時間是準時的嗎?還是經常拖時間不進來?
  3. 在會談室裡,孩子會急著想要離開嗎?還是想要待更久?
  4. 在會談過程或遊戲空間中,孩子與你身體距離是遠?還是近?孩子可以接受你適度地靠近他嗎?
  5. 在會談過程中,孩子的身體角度是經常朝向你?還是朝別的地方?
檢視如上孩子對於與你會談時,時間和空間的運用,也能約略判斷孩子與你的關係遠近。

在關係中,其實非語言經常比實際語言更能呈現真實的狀態。當你與孩子工作一段時間後,試著透過前述的指標,評估你與孩子的關係,以協助你考量與孩子進一步的工作。感謝你的閱讀,希望這部份的訊息,對你有幫助,我們下次見!

相關文章
你與孩子有多靠近(一)?從語言向度看

​
正奇最新活動
2017年第三場/「活出自我」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已額滿)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作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分類

    全部
    企業組織攻略
    大眾心理健康
    正奇心情隨筆
    滋養親子關係
    輔導專業札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Photo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from ulisse albiati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