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爸爸的不負責任,在他國小時,就離開了家裡。而他又是家中長子,媽媽經常跟他討論家裡的事,很理所當然地,要求他協助家務,這包含做家事及照顧弟妹,即使弟妹跟他的年紀相差不多。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無意識」的投入自己的「所有」,這包含作家事以及為家中各項決定做決策...等。
他的投入造就他負責與積極的個性,也培養了他超人般的能力。因此,不論家庭裡或工作上,他總毫無猶豫地一肩抗起。因著他的負責和努力,家中困境漸漸地改善,所有家人也在他的支撐下,安然過日子,雖然苦了點,但也算是過得去。不過近來,他漸漸的出現睡眠困擾,總覺得很難放鬆,仔細回想,他其實一直過得不快樂...。
上述分享,你是否並不陌生,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朋友?或甚至這就是你的故事?在我們的文化中,這其實很常見,甚至廣受社會讚揚,孝親楷模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樣的家庭互動,可能充滿著「愛」,但對於身處其中的孩子來說,卻顯得沉重。在諸多的心理治療學派中,家族治療裡結構取向創始人Minuchin提出「親職化孩子」的概念,來描述這樣的家庭互動與經驗。
所謂親職化指的是孩子因經濟及環境因素,承擔父或母的親職責任。也就是家庭互動中孩子「被迫」跳到父母的角色,承擔起父母原來應有的功能或責任。
親職化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法選擇的承擔,這些孩子時常會有如下的困擾:
(1)極度成長快速: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心理性)早熟,個體經常被迫提早離開童年,造成成長階段部份任務無法達成(如從遊戲中成長);
(2)憂鬱焦慮情緒:由於孩子尚未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前即被迫接受,造成個體因為因應力不足,出現負面情緒,包含憂鬱、焦慮、無助、失敗等感覺;
(3)身體健康問題:個體可能由於長期負面情緒和壓力的累積,造成了身體健康的問題,包含出現壓力症狀,甚至是癌症疾病;
(4)行為困擾議題:由於過度的承擔,造成年幼個體無法負荷,可能因而出現過度自我要求、放棄自我需求、無法依賴或信賴他人等等;
(5)手足關係失衡:由於孩子莫名的被拉到父母的位置,造成手足關係權力落差,或許親職化的孩子可能因而「獲益」(如倍受肯定和關注、講話大聲等),但如此的失衡對手足關係及個體發展是不利的;
(6)阻礙同儕關係:由於個體過度投入家庭,造成與同儕關係沒有時間和心力發展,另外也由於家庭經驗傾向過度承擔關係中的責任,因此可能造成對外人際關係的失衡。
雖然親職化的孩子,從某些社會價值來看,好像是一個人見人愛的「乖小孩」,但從孩子內在狀態和所需付出的代價來說,相信一般父母不忍讓自己的孩子去如此承擔。因此,「讓孩子好好當孩子」。如果你曾不知不覺地,當了這樣的「乖小孩」,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讓自己「重新」長大,漸漸地放開過度承擔的責任,讓周遭的家人或朋友,能重新回到他們的角色和位置。請記得,地球沒有你的過度承擔,它同樣會轉下去。
回到剛剛那位「早熟的孩子」,在我們會談一段時間後,他跟我分享,當他放下一些家庭責任後,他驚訝地發現,原來家人並不如他想像中的「弱」,他們都可以為自己負責任並照顧好自己,於是,他漸漸放開那個原本他一直以為是他自己的責任,於是他的睡眠開始變好,人也越來越能放鬆了...。
正奇最新活動
106/4/13【聞東問西 問出孩子的自信與力量】
106/5/6~5/7「推倒高牆 活出自我」 心理劇成長工作坊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