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大學時代,一次騎車回到學校的車棚,看到一個不算熟的同學,焦急地來回的在車棚穿梭,我猜想,他應是找不到他的車,又急著出去,於是我停好車後,走到他身邊確認狀況,正如所料,於是我將車鑰匙交給他,看著他露出感激的神情,騎著我的車飛衝出去。此後,我和他的關係就變得更好、更熟悉了。
將「小」字括弧起來,我想說明的是從你的角度來說,為對方做這件事,對你來說並不困難、是件小事,但剛好對對方而言,卻是件「大」事。因為你的即時舉動,恰好解決了對方當下的一個麻煩。亦即,你為他做的小事,剛好就是他當下最有需求、又有益的事。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需要他人協助的地方,雖然程度不同。但從心理需求和關係聯結的角度來看,有機會在互動中,即時的協助對方,對於彼此關係的增進是很有幫助的,當然如果你是一個主管或是上司,當你能夠為下屬做出這個舉動時,也能很容易地打動下屬的心,這也有助於你們工作關係的穩固。
又從領導統御的觀點來看,即時幫忙的小動作,也能夠讓下屬或朋友,與你的關係升溫。從團隊的凝聚和組織的管理來說,當主管或員工能有心做「幫小忙」的動作時,通常也會讓組織的氣氛更緊密,並讓組織發揮更大的效益。
當你透過幫忙,來為彼此的感情加溫,或是團隊領導加分時,首重點是,你能清楚覺察到對方的需求為何。從一開始談的例子來說,我是透過非語言訊息的觀察,看到對方當下的需求,這是幫忙一開始很重要的部份。
另外的提醒是,如我過去的文章所提我們經常給對方我們想給的,亦即「己所欲,施於人」未必恰當,主要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他所需要的「忙」是什麼,才能夠真正的幫上對方,而不是滿足自己「想要幫忙」的需求。主體在對方的需求,而不是在你的需求。
當你看清對方的需求後,以下幾個原則,你可以注意的。礙於篇幅關係,我們先談以下幾個態度,下篇我們再談幾個行動時的思考。
發自內心行動
人們對於彼此的關係,通常都有很高的敏感度。在幫助他人時,最好先確認你自己的意願,若有一絲絲的勉強,對方是會感受到的,也會使原本的美意,大打折扣。
確認對方意願
當我們要出手幫忙對方前,最好先問對方的意願。有時即使對方有需求,但是,你們的關係不足,或他的人際風格是不想要人幫忙的,這時候過於主動的幫忙,很可能造成對方的壓力,反而造成反效果。
另外,在工作上,「幫」下屬或員工的忙,其實是職責所在,我們也要很清楚知道,幫這個忙與剛剛提出的「自願幫忙」不太一樣。基於職責或完成上司交代的「幫忙」,本質上是你與對方,通力合作完成工作上的任務。
文章的一開始時,看似幫忙是有動機的,其實,更多時候,我們只是因著對對方的關懷,而進行舉手之勞的協助罷了!只要在不造成彼此負荷的情況下,多數的人都可以在付出與接受之間獲得美好的能量交流,也能感覺到愉快,而關係的增進,則是附加價值。祝福你也能從幫忙的過程中,獲得喜悅與更好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