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分享過,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少子化及愛的教育(應該是一種誤解)等因素,促使現代的孩子,在受限環境及父母有意或無意保護下,減少了各式的學習機會(相關文章:給孩子機會吧!),包含生活自理、時間管理,乃至於人際互動等。
怎麼會這樣說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想法,談談為什麼孩子(或我們自己)需要從錯誤中學習。
錯誤的路徑隱藏新的學習
走前人走過的路,或許是順利、平坦的,但透過錯誤的嘗試,經常能夠讓孩子在不同的做法中,看到新的可能,也獲得新的學習。這樣的經驗,經常在我與兒子和女兒的互動中看見,舉例來說,當我和兒子一起摺紙飛機時,我經常會想要告訴他比較正確的摺法,但許多時候我卻經常從他的「亂摺」中發現,原來紙飛機可以有這樣多不同的樣式,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另外,與女兒的互動中,她經常隨意畫了一個圖,就告訴我那時什麼,常常我怎麼看都不像,但在她想像的世界裡,那是再真實不過的東西。
經驗比知識更深刻
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提供我們過去的「經驗」,試圖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但雖然我們用的是「經驗」一詞,但實際上,從心理劇創始者Moreno概念來看,我們提供的是文化遺產(即過去已經創造完成的「產物」,或許是一個產品、方式、計劃等),那並不是活生生的「經驗」,用更一般性的概念來看,我們告訴孩子的與其說是「經驗」,不如說是「知識」。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正確的作法」這類的知識,它是一種固定、沒有變化、「死的」存在狀態,而「嘗試錯誤」反而讓人們,能夠有更多的自發和創造,也更能夠讓我們從這樣的投入和體驗中,得到更勝於知識的深刻學習。
對與錯沒有絕對標準
後現代心理學,很相信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因此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很難有絕對的標準。舉例來說,在家庭、組織或團隊中,某個人非常的盡責,什麼事都很願意去做,所以我們會說他是一個很「負責」的人。
或許對團體來說,他扮演了一個很「正確」、「有用」的角色,他是「負責」的,但他這樣的負責,最後可能造成他承擔過多,產生身體疾病,那麼從個人的某個角度來看,他對自己的身體,就是一個「不負責」的人。
同樣的狀態、同樣的行為,用團體考量或個人立場來看,卻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所以,當我們用這個角度,重新看待學習或做事時,「對」和「錯」之間,就沒有那麼絕對的標準,讓孩子從某些社會價值或標準中「錯」的方式來學習,或許也不是一件那麼不可接受的事。
談到這裡,我會這麼說「正確的學習與錯誤的嘗試,對孩子來說,具備同等重要的功能」。或許人生不可能沒有冤枉路,只要在投入的當下,能夠用心體會,並用不同的角度,看到每個經驗背後的「所得」,我想我們就能夠更放心的讓孩子(或自己)從「錯誤」(我們相信這只是從某個標準或價值來看)中學習。
.正奇最新活動
「與我的空椅對話」助人工作者的空椅體驗
「說故事、聽故事」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