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

情緒會累積?

3/12/2017

評論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最近有幾個人跟我談到,不知道為什麼,經常出現莫名的情緒大爆炸,總覺得對方的說法和反應,應該不至於讓自己那麼惱怒,然而,不知道怎麼會在突然間,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態。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明明就是「小事」,怎麼自己會那麼生氣或難過;或是與其他人相處時,自己好像也沒有做什麼「大事」,卻惹來對方雷霆大發。總之,衝突過後想想,還是覺得莫名其妙。
Picture

人與人的關係中,確實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就是現實情境與情緒反應不成比例。或許你只是簡單的詢問今天想吃什麼?對方卻很不快的回應你,這點小事你不會自己決定;或是你真心的關心對方今天過得好嗎?卻惹來對方控訴你虛情假意;還是明明好意為對方準備東西,對方卻說你過度控制他的生活。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情境或事務,其實背隱含著情緒的累積,或是關係的移情或情感的投射。關於後面的兩種,我們在上周的文章已經談過。

我們在生活過程中,面對日常事務都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些人在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到,表達情緒或是說出想法是危險的,所以慣常以壓抑的方式處理情緒。因此,造就了情緒累積,這樣的累積初始看似沒有影響,但隨著時間的一久,情緒就像打氣球般,慢慢地變大,直到有一天剛好遇到「刺」,或是累積超過個體的負荷量時,而演變為情緒大爆發。

在爆發之後,發脾氣的人雖然「感覺」獲得釋放,但一回神過來,又開始覺得罪惡、對不起攻擊的對象,而周遭的人對此爆發,也覺得莫名奇妙,甚至滿腹委屈,或因此與之疏離、拒絕往來,或貼上對方太情緒化的標籤。總之,對雙方來說,情緒的爆發都不是好事,因此,如何調整此類情緒反應模式,就是因應情緒累積的重要一課。處理情緒的累積,我們可以有以下的幾個作法。

敏銳覺察情緒反應

​許多情緒爆發的人,都有一些情緒累積的前兆,可能開始覺得煩、悶、思考不順、行為躁動不安等,如果能夠在爆發前,更快的報敏覺於自己的情緒或感受狀態,那麼就能夠適時的找到一些幫忙,不至於無預警的爆發情緒。我用一個簡單的覺察步驟來說(1)停:經常停下來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2)看:看清自己的想法和動作反應,也想想這樣反應與過去經驗的關係;(3)聽:聽聽自己的呼吸頻率、心跳狀態,覺察自己情緒是否已經「超線」。透過這三個步驟,可讓自己更清楚敏覺情緒起伏的狀態,另外先前我提過的覺察當下的作法,也能在此時派上用場。

適時宣洩情緒感受

​剛剛用氣球的比喻,說明情緒的累積,那麼我們再以氣球的比喻,說明如何宣洩。宣洩就好比讓氣球能夠將打進去的氣,定時或不定期的進行洩氣的動作。情緒的宣洩作法有很多種,但好好的說出來,通常是最能夠針對特定情緒事件的作法。我們都有七情六欲,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務,都可能引發我們的情緒反應,因此,雖然生活忙碌,但還是要盡可能地找出時間和家人或朋友聊一聊,讓生活事件引發的情緒,不再持續積壓,造成最後的爆發。

這也是為何我經常會邀請父母,試著鼓勵孩子每天回家後,都能夠和你聊聊天的原因,只要有機會能說出口生活中的愉快或不愉快,並獲得傾聽與理解,通常比較不會累積成大的負面情緒。不過,當你邀請對方分享時,記得做個「好聽眾」,相關作法可以參考「
如何成為好的傾聽者」一文。

給予彼此調適時空

​互動愈頻繁的人,愈容易擦出火花,當家人或好友因為某些事而有不愉快發生後,給予彼此一些調整的時間和空間,讓彼此能夠緩和自己的情緒。不過記得在事發之後,最好找時間好好聊一聊過程中彼此的感受和經驗,並一起討論出未來出現類似狀況時,彼此希望對方如何做比較好,讓彼此有方向可循。

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事,這也關係著自己的身心健康。縱使是無心的情緒爆發,都可能對你的人際關係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倘若對象是你親近的人,則一點一滴傷害了彼此的感情。倘若是工作場所情緒爆發,則影響了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或許因此失去一些機會而不自知。今天跟你分享情緒累積的概念即因應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感謝你的閱讀。

2017年正奇開設課程

​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評論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作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分類

    全部
    企業組織攻略
    大眾心理健康
    正奇心情隨筆
    滋養親子關係
    輔導專業札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Creative Commons使用的相片來自 ulisse albiati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