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遇到一個國中孩子,家長帶他來的主因是,經常性的負面的想法、或是灰色思想,在與孩子會談中,我們談論了他與父母的關係,他說其中一方算是親近,但另一個則是很少說話,孩子告訴我,顯少互動的家長對他常是動不動責罵,不論是他做任何舉動,總是一概地被否定,因此當他更大時,索性減少與他互動,這樣會讓自己覺得「安全」一點,減少被攻擊的機會。
這兩種看似相反的人格特質,可能的根源卻都來自於高壓教養的成長環境,只是因為孩子天生的氣質不同,或是因應能力差異,所以帶來的不同結果,讓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是如何被帶出來的。
依賴
從實務工作中發現,高壓的父母或照顧者,經常是用心教養孩子的家長,他們一心想要把孩子「帶好」,只是採取不適合的方式。
小孩從小被高壓對待,他們的內心除了存在比較高的恐懼和焦慮外,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是「沒有能力的」。因此他們經常仰賴大人的幫忙,在這樣的內在動力下,孩子會依賴大人給予「幫忙」,或許是代為做決定、代替完成生活事務等。
他們常會認為聽話、服從,才是一個「好」孩子的表現。再者,就如我們上次所言,由於被動的反應模式,更讓孩子容易出現時時等待指令的反應,所以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極度依賴、無法自主的性格特質。
父母(或照顧者)愈是高壓、愈是做更多,孩子就會愈是依賴、愈無法獨立自主。另外,如果從孩子的因應能力來看,當孩子還在青春期前,由於他們的行動力和體型都無法反叛、逃離,所以他們只能以依賴的反應模式來展現自己、保護自己。
疏離
如果家你家中有兩個小孩以上,經常能夠感受到先天氣質對孩子的影響,相對於剛剛提到的那種被高壓對待,出現依賴反應的孩子,另一類的孩子,在類似的狀態下,卻可能出現疏離的反應。
他們在高壓教養下,開始採取「不合作」政策,既使父母採用了威權的作法,他們還是不想「就範」,因此在原來應該是親密的關係中,展現了逃離、拒絕反應,他們的內在可能是「你們不想理我或傷害我,為了保護自己,我要防衛、獨立、不需要依靠」。
一開始他們可能用行為來展現,但久而久之,心理狀態和關係程度也開始疏離。這類的孩子長大之後,也不太容易與人建立親近的關係,因為對他們來說,親密關係可能是危險的。
另外,某些孩子在青春期前是依賴的,但當他們開始有能力往外走,或是反抗力足以和父母(或照顧者)抗衡時,他們就會開始採取逃離風暴和逃脫控制的反應,因此,我們看到他們和父母(或照顧者)漸行漸遠。
多數的家長都是很愛孩子的,採取高壓教養通常是不得已的作法,當我們更清楚這類教養,可能帶來的負面效益,或許我們就可以選擇或嘗試不同的處理作法。
現在的家長確實是難為的,我們過去受到的教養方式,已不再適用於現代社會(其實之前也不適用,只是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他們無暇顧及那麼多),我們需要重新學習不一樣的教養態度和作法。如此才能夠真的「教好」我們的孩子,而不是只是把他們「壓」到一個「框框」裡去,造成後續的負面影響。
相關文章
高壓管教真好用?(一)看情緒與行為
正奇最新課程
0818走向案主「初次晤談實務」(尚有名額,額滿為止唷!)
0908&1110兩場次「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早鳥優惠中,別錯過囉!)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進階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初階
「經驗與賦能」督導團體
心靈課程分享
「從無感到五感」個人探索團體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