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許多孩子身上觀察到,他們的許多困擾,其實都和自信心有關。舉凡孩子的情緒管理、人際關係,乃至於學習態度和行為,當然也包含成績)等,都與自信脫不了關係。
在從事親職教育過程中,如何增加孩子自信,也是許多家長會問我的問題之一,今天想從幾個角度來談談,如何能夠幫助孩子,甚至是自己建立自信。
其實,在先前的許多文章中,我有提過類似的概念,但今天透過再次整理,讓你有更清楚可以嘗試的方向。
從初始談起
我們很難叫一個沒有信心的孩子,自己長出自信來,我先前談過了「你怎麼看孩子,他就怎麼看自己」。
我最常舉的是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的孩子,他們從小就在挫折中長大,因此這類的孩子,通常在中、高年級之後,對於學習常呈現出放棄狀態,如果要回頭找出他們對於學習「沒興趣」的原兇,通常就是因為「沒自信」。
在從事親職教育過程中,如何增加孩子自信,也是許多家長會問我的問題之一,今天想從幾個角度來談談,如何能夠幫助孩子,甚至是自己建立自信。
其實,在先前的許多文章中,我有提過類似的概念,但今天透過再次整理,讓你有更清楚可以嘗試的方向。
父母或教養者的觀點是是孩子自我概念最早的起源,因此每天在我們跟孩子互動時,經常要注意我們對孩子的行為是如何的「標定」,當你採取正向、肯定的觀點,孩子也會從中學習到以正向的觀點來看待自己。
另外,如果你已經長大了,想增加自己的自信時,可以藉重「內在小孩」的概念,用長大的自己,重新回去看待、接納,甚至是肯定自己。
實際上的操作是,每當有負面感受時,停下來觀察自己是如何評價自己,用什麼樣的自我內言在對自己說話,當你注意到的是否定、指責或批評時,你需要的就是重新調整這類的語言。
從焦點談起
每天從早上起床開始,到睡覺為止,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過許多事,從敘事治療的角度來看,我們沒有敘說出來的「故事」,遠比有說出來的要多太多了。
當想要增加孩子的信心時,需要的是找出那些能夠帶來信心的訊息或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將我們談論的焦點,擺在那些正向、成功的經驗上,並透過語言不斷的敘說,凸顯它們的「存在」並被經驗。
透過上述方式,就能幫助孩子,將自信、成功的故事線開展,也慢慢的讓它們從隱身的負面經驗、事件中,重新的被用更有力的方式「看見」。我常用的概念是「看有,不要看沒有」,就是一個最簡單、最重要的操作方式。
從預期談起
畢馬龍效應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相關文章:正向期望帶來正向結果),主要講的是預期對個體行為的影響,或說是暗示對個體行為產生的效應。
透過預期或暗示的方式,能夠引發個體某類特定行為的出現。舉例來說,在我們小時候中秋節是不會烤肉的,這也不是遠古傳統代下來習俗,但後來為什麼烤肉會成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呢?
跟我年紀相仿的人去追溯記憶,我們會發現是因為某烤肉醬的廠商,為了銷售商品,因此透過大量廣告,將烤肉與節日做暗示、連結,最後產生了這樣的結果。
其實中秋節烤肉這個行為,是一個暗示、催眠的歷程和結果,這是廣告發生作用的重要背後原因。
回到我們自信的提昇,我們需要做的是透過不斷的正向暗示,告訴孩子他有多好、多願意努力,或是對自己做許多的正向自我暗示。
透過這樣的正向預期和暗示歷程,就漸漸地能夠讓孩子相信他是好的、是值得被肯定的,我們對自己也可以這樣做。
自信對一個人來說,真的是非常重要。許多的行為出現與否,都與自信有關。持續透過以上的幾種方式操作,孩子的自信心就能在漸進的歷程中被「建立」起來,而內在小孩的信心,也能夠重新在被自我看見過程中「養大」了。
正奇最新課程
「與我的空椅對話」助人工作者的空椅體驗
「說故事、聽故事」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