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兒子去年九月開始上中班,開始他的上學生涯。還記得每次要帶他上學時,都會感受到他百般不願離家的情緒,我和太太也是很不捨地送他進入幼兒園。
因此,每天上學前,我們都會邀請兒子選一個戰土,陪他一起去學校,兒子每天都會選不一樣的戰士,通常他會挑選他覺得最強的那個,接著我會在上完一週的課程之後,在接他放學時,通常是週五,又讓一個新的班長加入保護他上學的行列。
我兒子經常在週間就會詢問我,這週他又勇敢上學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有戰士加入他們的行列。就這樣過了幾週,慢慢地我兒子已經變成這些上學戰士們的「隊長」(他自己封的)。
後來我告訴他,因為他已經是隊長了,之後他也要幫助其他小朋友上學,告訴其他小朋友,學校是否有那麼可怕,或是他如何克服上學的困難,到最後他也變成了上學戰士的經歷。
就這樣,我們度過了他剛上學的那一、兩個月,也從我有些擔心的「拒學」行為,變成挑戰上學成功的「上學戰士」。
以上是我兒子從不想上學、哭著上學,到成為上學戰士的故事,現在他已經大班了,也不需要再帶著戰士上學了,偶爾他會帶著他喜歡的玩具去。
前一段時間,他經常賴床無法起來,這幾週來,我們和兒子又約定要進入另一個挑戰期,就是累積快速起床上學日,一、兩週後,他就可以獲得他想要的戰鬥陀螺。這兩、三週來的成效斐然,從原本上學需要花費半小時以上準備,到目前為止,只要晚上不是誇張的晚睡,通常從我叫他到出門上學,只花費不到十分鐘,他就快速地完成了自己刷牙、穿襪子、背書包、穿鞋等動作。每次聽到他在門口叫著,爸爸快一點出來,我就高興極了。
回顧剛剛兒子這段上學的歷程,想跟你談談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從不想上學、到勇敢上學,再從勇敢上學到快樂、快速上學。我用如下的幾個部份來談。
運用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s)
所謂過渡性客體,是客體關係理論中Winnicott提出的概念,它是兒童自己發現或創造的,常見的代表物包括一條毯子、一件舊衣服、柔軟的玩偶、一個喜愛玩具,或是呀呀兒語、不斷重複的動作等等。
對嬰幼兒來說,擁有此客體常令他感到舒適、安慰,能藉以對抗焦慮、寂寞等情緒,透過這個過渡性客體或許幫助他們安然入睡或更安心地適應一個新環境。運用如上的概念,在我兒子上學的過程中,我們讓他帶著戰士或班長到學校去,對他來說,就能夠帶來一些安全、保護的感覺。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戰士玩具也代表著與家中關係的一種連結,讓他覺得有類似家人的陪伴。對了,那段時間裡,我也會告訴他,當他想爸爸或媽媽,可以透過跟戰士說話,我和媽媽就能接收到他對我們的想念。
有了這個戰士(過渡性客體)的陪伴,兒子更容易的度過了那段剛開始的不適應、不熟悉環境,就這樣在幾週後,他與新環境產生了關係和聯結,接續這個過渡性客體就功成身退,漸進的淡出了我兒子的上學「空間」。
激發孩子內在力量
如我剛剛所提,除了過渡性客體的運用,我們也加入了另一個元素,就是找到兒子內在的資源和力量,這就是後段我們開始形塑兒子的英雄形象的部份。他從需要被保護的孩子,變身為上學戰士的隊長,接著,他在未來也要開始擔任保護或幫助其他上學困難孩子的角色。後來,兒子的幼兒園老師也說,兒子會默默地幫助比他晚來的新生,引導還搞不清楚老師指令的新生融入環境。
我們從他自身上學的「成功」經驗,逐漸地塑造他成功、挑戰上學困難的意象,這是一個激發孩子內在力量,找尋正向資源的過程,這部份是藉重後現代治療取向的概念,不是去找到問題、之後解決問題,而是找到內在的資源與力量,讓問題直接在這個發現力量、找到資源的過程中,消融於無形。
我覺得這是讓孩子能夠從「人助(即受上學戰士幫助)到自助(即透過內在力量自我幫助)」的重要歷程,透過這個歷程,孩子在未來更能在面對問題時,應用自己的力量渡過難關。
採用行為塑造原理
另外,在過程中或許你也注意到了,我也運用了行為治療或訓練中的增強原則和概念,這對小小孩特別有作用,行為塑造的歷程,我們需要找到朝向目標行為的路徑,漸進式地配合增強物的使用,讓孩子能夠一步、一步的朝向設定的目標邁進。
在我兒子身上,我們一開始是以給予上學戰士作為增強物,後來在「加速」他起床速度時,則是應用戰鬥陀螺為增強物。
行為塑造或訓練相關概念,可參考先前兩篇文章「培養孩子的好行為:行為目標設定與增強物的應用」及「培養孩子的好行為:行為訓練的三階段」。
引用故事隱喻概念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某部份也應用了我先前提過的應用故事隱喻概念,因為透過故事的描述和參與,孩子會有不同的體驗、學習和擴展。
由於我兒子對英雄故事最為感興趣,因此我們就將他塑造成英雄的角色,透過故事情節的談論與發展,陪伴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額外的支持,並從中看見自己的力量。關於這部份如果有疑問,可以參考文章「用故事的影響力陪伴孩子成長」。
給予任務聯結環境
遊戲一直都是孩子最喜歡的,從遊戲中孩子能夠成長並從中學習,要讓孩子適應新環境,我們需要讓孩子與環境有更多的聯結,在兒子剛入學那段時間,我們經常也會給予孩子上學過程中的任務,某些任務是配合著故事的內容。
例如我們會要他記得同學的名字、跟老師說一件事、記起學校裡的某個東西或景物等,回家後,我們會花時間聽他分享他任務的達成狀況,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剛剛提到的這些任務,可能包含與環境中人、事或物的聯結,孩子在執行並完成這些任務時,就能夠與環境有更多的接觸、並產生關聯。透過這樣的方式,經常也能讓孩子更快的融入這個環境之中。
對現在的孩子來說,要適應新環境,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們多嘗試一些方法,發揮一些創意,就能幫助孩子透過更輕鬆、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從遊戲、想像、成就中,漸漸適應新環境。相信所有父母都有自己的創意,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你一些靈感,讓你的孩子快樂地上學去,也歡迎你的提問與交流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