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孩子跟我談及他有自殺的想法,並有進一步的規劃與安排,得知這個訊息後,除了表達同理、接納及我對他的關心和意外,我馬上跟孩子討論,接著我會如何邀請身邊的人來幫忙他。就在緊接著與家長的會談時,我請家長幫忙聯繫學校單位,並在徵詢後相關人員後,邀請同儕於隔日與我碰面討論保護來談者的事宜,並在隔幾天的會談中,我再度與孩子確認他的狀況及週遭他人協助的情形。
雖然所有的危機事件,都是以來談者為主體,但在考量通報和處置時,我們經常因為聚焦於權責、安全等考量實際層面的考量,但卻忽略了「被通報」過程中,來談者的經驗和感受。所以我今天想跟你談談,我對這部份的考量。
通報前
首先,在通報前,我會跟來談者討論到,針對他過去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我們還會做那些處置或通報,接著會跟來談者討論,這些人可能會有的反應為何。
一般來說,比較容易對來談者通報事件有反應的人,包含家人、朋友、社工、機構人員、訪視人員等,我會和來談者在通報前,討論如下的主題。
- 通報後,來談者會遇到那些人的「關切」?如家人、朋友、社工、訪視員等。
- 通報後,這些人可能會有那些反應?或做那些動作?
- 讓來談者預先思考,這些反應或動作,對來談者可能帶來的感受如何?
- 這些人的反應或動作,來談者知道如何處理或回應嗎?來談者的可能的擔心是什麼?
- 在通報前,我可以做些什麼,讓來談者更能夠面對通報後,其他人的反應或動作?
當危機事件通報後,隔天或是幾天後,我會透過會談來追蹤來談者之後的狀況,我會與來談者討論如下的幾個問題。
- 通報後,來談者實際上遇到那些人?那些事?
- 通報後,相關人員的反應,如我們先前的預期嗎?或是那些是?那些不是?
- 通報後,來談者是否有遇到未如我們預期的人?或事?來談者的因應、處理如何?
- 接續的過程中,是否有那些部份是需要我幫助處理的?或需要進一步協調、溝通的?
大部分來談者會極度的抗拒通報這件事,但我從實務中的觀察發現,許多時候來談者真正抗拒的不是通報這件事的「本身」,而是通報這件事所帶來的「未知」。
基於如上的了解,如果我們可以在通報前,就讓來談者了解後續的整體過程,也討論了可能的因應作法和處理,通常來談者就會減低了抗拒通報的程度。
由於你細心的關照來談者在通報過程中的心理需求和狀態,既使在通報前,來談者是處於抗拒狀態,但經過如上的確認和討論,至少在事情(即通報)真的發生時,來談者都會因為準度度的增加,讓他們更容易因應當下的狀況,也會因為獲得更多的支持與奧援,而能漸漸回到平衡。
感謝你閱讀,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在安頓來談者面對通報事件前、後的心理狀態。我們下次見!
相關文章
當助人工作遇上危機事件之一:相關精神疾病
當助人工作遇上危機事件之二:簡易自殺風險評估
當助人工作遇上危機事件之三:保密的例外如何處理
正奇最新課程
「與我的空椅對話」助人工作者的空椅體驗
「說故事、聽故事」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