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青少年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評語是「意見真多」、「常講一些歪理」、「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青少年的父母常抱怨孩子,總是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意見,卻是一點建設性也沒有。例如孩子跟他們談到想要改變世界,但父母卻認為,孩子連自己的壞習慣都改不掉,似乎太好高騖遠。
或者孩子在政治立場或金錢使用上,與父母持相反立場的觀點等。其實,青少年與父母持不同的意見和立場,不僅是「常態」,甚至是他們的「職責」和「任務」。
延續上次我們談的青少年與父母的分離和個體化,今天我們談談青少年獨立的另一個議題--態度獨立(attitudinal independence)。所謂的態度獨立,指的是青少年隨著年紀增長,其看法不再受父母影響,與父母在想法、價值觀、信念上出現分離的狀態。
一開始有些青少年或許是為了反對、為了不同,而持與父母持不一樣的態度,但隨著發展與成熟,青少年真的能夠慢慢地發展出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青少年發展出與父母有所差異的觀點和態度,從個人與父母的分離和獨立來說,有其重要意義,這對人類整體的發展來說,也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原動力。換句話說,青少年態度的獨立理應是件「好事」。
不過對於父母來說,青少年的態度獨立,也帶來教養上的壓力,甚至是困擾。一般來說,面對差異本來就會感到壓力,且青少年的表達技巧還不成熟,通常用比較強烈和粗魯的方式展現,因此,更讓父母覺得難以溝通和困窘。
再者,如果青少年將自己的「不成熟」的價值觀和態度,直接付諸行動的話,有時候更可能帶來麻煩。舉例來說,為了展現自己信仰價值獨立,參與了某些不當、神秘宗教或組織團體,連帶造成後續身心靈受創的結果。
總體來說,只要父母對於青少年的態度獨立,持有接納、包容的態度,並採取適當的回應,大部分父母都能夠陪伴青少年,發展出適當而獨立的態度。以下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
從小訓練、鼓勵表達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因著教養環境、不同的世代及社會發展等因素,都會發展出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因此,每個人理應對於生活中的事務,都會持有不同的態度。
身為父母,如果能夠從小開始就給予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例如詢問他們對於生活用品採買的看法、對於活動安排的想法等,一方面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孩子的所思、所見和所聞,另一方面在孩子表達的過程中,我們也有機會練習如何陪伴他們並適度的給予「後設」意見(對於孩子表達意見的「意見」)。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反覆地練習表達意見,一方面透過他人的回饋,會讓他們對於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透過不斷的練習,也能夠讓他們對於自己意見表達的技巧更加純熟。
覺察自我、減少壓迫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一方面希望獨立、自主,另外一方面仍會在意父母的態度。因此,如果父母能夠以更敏銳的態度,覺察自己的價值觀與信念(如你對感情、金錢、政治、環保等議題的態度),並採取更開放的態度接納和包容青少年與自己的不同,他們在發展自我態度的過程中,就更能夠「無後顧之憂」(即不必擔心他們是否與你不同),則青少年就能順利、放心地發展自己的態度和價值。
允許差異、尊重多元
隨著時代的演進,世界思潮逐漸地從現代進入了所謂的後現代,因之許多生活中的價值,也都從原來的整齊化一,到逐漸地被解構、重組。後現代思維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重視在地文化,尊重多元觀點。
這部份的思維,其實也影響著現代的親子關係。許多的價值觀不再單一化,允許彼此的差異,是尊重多元的重要基礎。以這個觀點看待青少年的態度獨立,也頗為適切。
從後現代出發,對於父母的提醒是容許孩子發展出不同於我們的觀點,讓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與差異價值觀,都能夠在多元的世界中,獲得看見和尊重。
每個人都是如此的不同,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讓自己的不同被看見和接納,是他們重要的階段性任務。當你帶著肯定與接納,重新看待孩子與你觀點、態度上的差異,你和孩子的關係就會更融洽,孩子態度獨立的發展之路也會更加順利!
正奇最新活動
106/9/24「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即將額滿)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