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人跟我說,他覺得自己很糟、什麼事都做不好,生活樣樣不如人。他說身為一個大學生,卻沒有交很多朋友、沒有參與很多活動、沒有女朋友、書也讀得不怎麼樣、對於未來也很茫然,他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這麼差…。
例如,我知道他是一個表達力很強的孩子、他對音樂有很好的鑑賞力、他有幾個很欣賞他的朋友、有很愛他、尊重他的父母、他有很棒的外語能力、他有很高的覺察力…。
怎麼我和他所見到的,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我想我們以不同的角度與標準,去看待他「這個人」。
我們可以這樣說:「他拿了他的『沒有』,去比較別人的「擁有」;他拿了別人的『強項』,來攻擊自己的『弱項』」,如此一來,他會讓自己處在弱勢、無力、自我詆毀的位置。
你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嗎?覺得處處不如人,如工作沒有人家好、生活沒有別人富裕、孩子沒有別人優秀、伴侶沒有別人體貼等等,雖然這些比較,可能讓你更加的勤奮、努力,藉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但仔細想想,當我們拿著自己的「不足」,去比較別人「富足」時,我們經常都是很辛苦地在過生活,最後既使因為你的付出,有了回報。但這一路走來,你的苦經常多過於樂,且有時候當你達到目標時,你可能突然發現,原來別人所「擁有」的,未必是你所「想要」的。
如果我們持續用那些世俗的價值定義自己,淪於不斷的比較中,將阻止我們看見真實的自己,並忽略了我們的優點與擁有。其實,我們的優點與擁有,其實很多,並值得我們肯定。當然,也要一併接納自己的所有,包括缺點與弱勢,這個美麗的總和,正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與那個孩子會談時,我想帶給他的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陪著他看到他有擁有的、看到他的優點。不過,這並不容易,因為過去的生命經驗,可能已經告訴他,「必需」用弱勢、低點的位置,來「努力」、「辛苦」過生活。
如果你有小孩,請記得不要經常拿他的弱項,與他手足或同儕的強項相比較,這是不公平的競爭,這也經常是讓孩子受傷和無力的負面經驗,會讓孩子的這樣的比較中,變得更沒有自信,這也逐漸形成了他對自己的概念。一個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是不快樂的。難道,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過著否定自己,且不快樂的人生嗎?
正奇最新活動
2017年第三場/「活出自我」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早鳥體驗價800元
https://goo.gl/YVCWuG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