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

你讓自己失聲了嗎?

8/24/2017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曾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說身邊的人,從來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在他人眼裡,他是一個好好先生,別人總覺得他很好相處,好像什麼都不在意,因此,在考量許多事情時,經常不會「特別」詢問他的意見,因為他總是回答他們:「沒關係,你們決定好就好…,我都可以…」。雖然他的朋友看起來很多,但他總有一種不被了解,甚至覺得委屈、受傷的感覺。
圖片
你也有這樣的朋友嗎?大家都覺得他是好人,總是配合別人,與他相處一點壓力也沒有。當你有機會好好坐下來與他聊聊時,細心的你,就會發現他真的很「沒聲音」(即很少有想法或意見)。如果你夠體貼的話,你也會發現他並沒有那麼快樂。

雖然與這樣的朋友相處,會讓你覺得很自在、很放鬆,或許他總是很能夠傾聽,或給你溫暖、支持,但你也可能發現,雖然與他認識很久、也覺得應該跟他是不錯的朋友,但你卻發現,對他的了解很少,因為他很少發表他個人的意見或透露他個人訊息。


人與人的相處關係,經常是「相互決定的」,就如我先前寫過的關係中的雙人舞一般。當一個人前進,兩人若要協助、配合,則另一個人勢必後退。在一般的人際關係中,當與人相處時,你反覆地採取同一行為模式時,其他人就會習慣用相對應的模式與你相處。

舉例來說,如果每次做決定時,你總是不表達意見,那麼其他人就會以為你沒有意見或是不想表達。久而久之,由於他們一直無法在與你的互動中,獲得具體的答案,之後他們就會以自己的意見,或是他們想像中你的意見來做決定,但這樣的決定,不見得是你期待或滿意的。


在實務工作中,我遇到不少讓自己「失聲」(即讓自己的意見和聲音消失)的人,所以,我想談談「失聲」者的內在狀態及與他們相處時可行的作法。

首先,我們先談「失聲」者的內在狀態:

(1)過去經驗
早期與重要他人的互動經驗,很容易造成個體習慣於不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早期大人會告訴小孩「囝仔人有耳無嘴」,又或是照顧者過於嚴苛或專斷;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因為過去負面的人際經驗,如因說錯話造成負面結果,因為擔心再次發生類似的狀況,造成他人的指責或負面評價,因此開始選擇對於生活事務少做反應,或完全不反應;

(2)內在感受
大部分的人對於與自己有關的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除非受過去負面經驗的影響。一旦個體因為過去負面經驗,選擇不做表達時,其實內在經常不是全然接受,也就是說,多少會壓抑,長期下來,會因壓抑而產生,諸如無力、無奈、委屈、受傷、不被了解等感受,如果強度高一點的話,就會感到焦躁不安、生悶氣,甚至是外顯的生氣或憤怒,特別是覺得不受對方尊重時。


當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或家人,如果你沒有「太在意」他們的感覺。對你來說,可能不會帶來困擾,或是你覺得跟他在一起就要擔負起做決定的責任。若你願意細心地關心他們,以下有一些方式,對他們來說,或許是更體貼的:

(1)給予時間
當你詢問他們意見時,由於他們過去是習慣不說,如果你期待馬上得到答案,通常是不太容易的。如果狀況許可,多給他們一些時間考慮,或許他們會慢慢地表達他們的想法,通常你也會發現,他們的意見是很中肯或有幫助的;

(2)多次詢問
在他們過去的經驗中,或許重要他人是忽略或否定他們的意見,但當你能多次詢問時,通常他們會感受到你的重視和在意,就有可能嘗試表達他們的想法;

(3)適時自主
剛剛說過的,其實他們內在並不是沒有意見,只是不習慣或是不敢表達出來而已,所以如果有機會,就將做決定的自主權還給他們,讓他們能夠在不被強迫或沒有壓力下,做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決定;

(4)耐心引導
最後,如果你遇到的比較小的孩子(青少年期或以下),有時是因為語言表達還沒有很好,只是因為過去養成的不表達習慣,造成他們不知道如何以適切的語言說出他們的意見,這時候需要你耐心的引導,他們就能試著說出自己的意見。


許多人因為過去生命經驗,造成自己的「失聲」狀態,如果你自己就是這樣的狀況,記得提醒自己互動關係是由雙方決定的,如果你不表達,最後很可能會得到一個你不想要的結果,另外,更要告訴自己「我有發聲的權利」​,倘若你也不重視自己的意見,要期待別人的重視,則是更不可行的。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有這樣的狀況,邀請你如上述的作法,停下腳步,讓他們有機會做表達,協助他們漸漸建立信心,一旦他們的意見獲得你的回應時,這也鼓勵他們下次能做更多的表達。一段時間後,你也會發現他們是「很有想法」的,你們的關係也能更彼此尊重與對等。

​
正奇最新活動
106/9/24「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早鳥優惠價800元
名額有限,趕快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作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分類

    全部
    企業組織攻略
    大眾心理健康
    正奇心情隨筆
    滋養親子關係
    輔導專業札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Photo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from ulisse albiati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