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

當助人工作遇上危機事件之二:簡易自殺風險評估

3/6/2018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面對生命議題時,我們總是需要特別的小心,記得在從事實務工作的早期,每當來談者說出「我覺得生命好沒有意義…」、「真的很不想這樣再走下去…」、「我需要活得這麼累嗎…」等話語,神經就跟著緊繃起來,還好當時都有跟著陳信昭恩師的督導團體,所以走過了許多這類迷茫、忐忑歲月。
圖片
回顧這段新手助人者的歷程,深知陪伴人們生命低點的助人工者「心」苦,經過多年實務工作之後,我想分享從理論和實務工作中,我所學習到簡單評估來談者自殺風險的概念。

一般來說,除非突發異常狀況,否則大部人的行為,都有其出現的脈絡,特別是攸關生命的議題。基於這樣的理解,我們會透過如下幾個狀態確認,以評估來談者的自殺風險程度。

出現自殺意念—有想法
一般人要行動前,通常都是從想法開始的。當我們要評估來談者自殺風險時,我們最先要看自殺意念是否出現,而這也是憂鬱症的症狀檢核指標之一,通常我們會從來談者的語言表達,或是透過周遭人的行為觀察(以下兩個評估也是從這兩個部份),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 是否從來談者的語言、文字等表達(或周遭他人的觀察)中出現自殺意念?
  • 如果有出現自殺意念,進一步了解它有多常出現?頻率如何?
  • 另外也會了解自殺意念出現時,延續時間有多久?
透過以上幾個問題的評估,我們就能更清楚自殺意念出現時的風險有多少。

進行準備動作—有計劃
當一個人有想法後,如果想要接著往下做,開始就會規劃後續的行動計畫,因此,當我們在評估來談者的自殺風險時,如果他已經表達了意念,則我們需要往下問「是否已經有計劃」的確認,我們可以用如下的幾個問題來了解。
  • 首先確認來談者是否有擬訂自殺的計劃?
  • 如果已經有了計劃,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計劃的明確程度如何?如時間、地點、方式等。
  • 接著也可以確認,來談者對於完成計劃的準備程度如何?如是否已經有準備物品(藥物、器具等)?
  • 另外,也需要了解來談者可能會選用何種方式?致命性如何?
​
嘗試自殺行為—有行動
這是最高風險的確認,我們要了解來談者是否已針對自殺,做出嘗試性的行為。我們可以用以下幾個問題,確認來談者在這個行動部份的危險程度。
  • 來談者是否已嘗試過自殺的行為,如曾嘗試多吃了一些藥?或是曾走進水裡試試感覺?
  • 如果來談者已表示曾嘗試過自殺行為,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下他嘗試後的狀態?感受如何?
  • 另外,也可以確認關於自殺行為,來談者曾嘗試的次數如何?
​
如上的幾個評估,依「想法—計劃—行動」的順序做評估,愈往後面的風險就愈高,不過只要來談者的自殺想法越具體,且已有行動計畫,就需要進行相關的預警、知會或通報。這部份的考量,待下篇我們再進一步說明。上述的評估能否進行,與來談者當時的狀態及你們的關係程度有關,如來談者本身就是一個很少表達的人,要進行這些評估就比較困難,倘若你們的關係不足,要來談者坦露這些訊息,也不容易。
​

以上的分享,希望對你的實務工作有幫助,我們下次再談談例外的事務以及如果要知會,我們需要注意那些事。我們下次見!

​​正奇最新活動
「活出自我」心理劇成長暨導演訓練工作坊
「與我的空椅對話」助人工作者的空椅體驗
​「說故事、聽故事」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作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分類

    全部
    企業組織攻略
    大眾心理健康
    正奇心情隨筆
    滋養親子關係
    輔導專業札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Photo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from ulisse albiati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