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我的會談中常見的情形,很可能我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承載著類似的包袱,忘了放下。這是位年輕人,她很在意自己面對新情境時,無法輕鬆自在的與人交談,總覺得自己太過焦慮。經過一陣子的會談後,她開始採取行動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也開始嘗試找工作,並跨出步伐成功參與面試,但她還是覺得自己在面試時太緊張、表現的不夠好。
◎媽媽從小在生活中就不准我「生氣」。(媽媽不准我有情緒)
◎我現在在人際關係中就不准我「焦慮」。(我不准自己有情緒)
事實上,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道理,然而,一旦我們對它加以論斷,任何它是不好的,任何情緒就成了具有破壞性的感受。許多時候,外在對我們的要求,不會一直存在,甚至我們可以不予理會。再者,對於這類的要求,我們比較容易「偵測」到,也可以出現反駁或抗議。一旦,這些要求來自內化標準(或說是自我要求)之後,你會發現你無時無刻都無法遁逃。這樣的自我要求,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悄悄蔓延到你的生活中,影響你對事情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左右了你對生活經驗的感受。
當你覺得生活很辛苦,或覺得生活總是充滿著壓力或壓迫時,記得停下來看看,是否過去的成長經驗,讓你內化某些自我要求,造成你不斷苛責自己,也形成了無止盡的自我否定或要求。
舉例來說:當你覺得生活滿壓力時,你可能要求自己不能輸給別人;當你覺得無時無刻緊張時,你可能內化環境充滿危險;當感情失落而你無法離開悲傷時,你可能告訴自己快樂代表不想念對方;當你無法放鬆時,你可能想起放鬆就是懶惰等等。此時,你需要停下來真實的感受這樣的感覺,不用急著馬上調整它,或許需要一些時間接納它的存在,覺察這樣感受背後所持的價值標準為何,再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持續下去的標準嗎?整個過程的路徑像是:
感覺困擾→覺察壓力(迫)→經驗感受→覺察內化標準→選擇維持或改變
其實過去的許多要求(不論是周遭他人或自己),或許都有當時的時空背景,但隨著環境的改變或自我能力的增加,許多的要求和標準,其實都可以調整和改變。只是在我們沒有覺知和重新選擇下,它就一直的「跟著」我們。
而自我要求經常是困擾我們最深、也最久的要求,當我們覺得某部份的生活或甚至是生命卡住時,請停下來看看是否受到自我要求的阻礙,以上述的路徑,覺察並調整卡住我們的自我要求,不讓它無時無刻的壓迫著你,讓你無所遁逃。你會發現越想擺脫它,其實越難甩掉。所以,請看著自己,對自己所擁有的感覺保有最大的慈悲,擁抱自己所擁有的感覺,而不去論斷它,或許你會發現那個卡住你的感覺,就漸漸消融了。下一回我會再進一步談談狀態改變的路徑。
http://www.doctseng.com/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