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至今已近一個月,陸續有幼兒園或小一新生的家長跟我提到,關於上學這件事,他們家的寶貝仍是無法適應,幾手每天早上仍在演出十八相送或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戲碼,這也讓照顧者身心俱疲,有時會覺得無技可施…。
再者,許多孩子在進校園前,都是家中唯一(至多唯二)的寶貝,擁有大量的關注和照顧,從孩子內在或心理資源的豐富來說,理應是美事一樁,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照顧者大量、焦點、呵護備至的照顧模式,也讓孩子更難適應學校的團體、規範生活模式。
最近,家長們詢問我孩子上學困擾的問題,也是綜合以上因素形成的結果。所以我們來談談,如何幫助孩子勇敢上學去,今天先談談孩子上學前,我們可以提供孩子什麼樣的環境,能減少孩子上學困擾。
關心自己,也在意別人
如剛剛所說,孩子從小就在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注下成長,許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經常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因此,孩子經常較自我中心,只想到自己。因此,要減少孩子進入團體生活的困難,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除了覺察、了解自己的狀況外,同時也要顧及別人的反應。
家長或照顧者盡量注意,不讓孩子養成所有人都要以他為中心的態度,大人們可在與孩子互動時,適時、適度的反應自己的狀況,增進孩子的同理心及敏感他人需求、情緒的能力。
設定原則,也著重界限
早年的生活,由於物資有限,所以許多生活物品的使用,都有規範和使用原則,但現在的家庭孩子生得少,只要經濟條件許可,幾乎家長都願意提供給孩子「所有」,但在這給予的歷程中,很明顯地傳遞了一個「沒有原則與界限」的概念。
再者,我們從精神層面來看,為了讓孩子過得好,父母幾乎對於孩子是「百依百順」,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旦進到團體生活時,他們經常帶著這樣的成長經驗,與同儕或老師相處,但當他發現不如他的預期時,很容易產生想要逃離或退出的想法。
此時,若父母仍是採取「順從」的作法,那麼孩子就真的會進到一個毫無「框限」的境界,因此要融入環境也就更困難了。要提醒的是,身為家長同理孩子情緒是需要的,但應做的事還是要做,就如我先前文章提,需要跟孩子溫柔的說「不」,這是原則和界限的建立,也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步。
給予關愛,也發展能力
以前有一部電影,叫做「孩子不笨」,劇中有幾個孩子被綁架,其中主要被綁的孩子,是因為家境富裕,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生活,但也讓孩子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影片中有許多值得省思的事,或許你可找機會看看這部影片。我想談的是,父母對於孩子,在關愛、照顧之餘,應該提供給孩子更多學習生活事務能力的機會。幾乎所有孩子,都具備解決生活事務的能力,只是看大人是否提供機會練習,並從旁協助。
要讓孩子能夠更快的適應團體生活,在孩子發展的早期,就需要透過各種管道和機會,讓孩子從自然而然的生活中,養成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然,我們可能就會養出「只能消費、無法產出」的孩子,我想這都不是父母所期待的。
今天先從早期教養的觀點,跟你談到如何幫助孩子能夠適應團體的生活,當這部份做得愈多,孩子就愈有能力進到團體生活中,盼望這幾點的提醒,對家有小小孩的父母們有幫助,若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都歡迎你透過line平台或e-mail跟我聯繫討論!下一篇我將分享自己陪伴兒子順利上學的經驗。
相關文章
溫柔而堅定的說「不」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