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太太抱著女兒在客廳,當天下著大雨,接著出現了閃電和打雷,這應該是女兒第一次經驗到駭人的閃電光影伴隨著大雷聲,這讓她很害怕,整個人緊張地蜷縮在媽媽懷裡。後來,只要是下雨的日子,她都會顯得不安,並跟我或太太說,她怕下雨。一開始我們很納悶,下雨怎麼會讓她有這種反應。後來我與太太推論,她應是怕下雨時的閃電與打雷聲。
女兒這樣的經驗,也讓我想起我兒子在更小的時候,很怕我們講「雷公」這個詞,一次偶然講到這個詞,他就有「異常」反應,如原本開心的在玩,一講到「電公」,他就突然地安靜下來;或是原本不睡覺、一直嬉鬧,但一聽到雷公一詞,他就乖的像小貓一樣,躲在我或太太的身邊不敢動。後來才知,是因為保母利用電公「打人」的故事,哄孩子趕快乖巧睡覺,造成他對於「雷公」一詞有著莫名的畏懼。
我談了兩個孩子的例子,一部份是因為這些反應都和情緒有關,另外,也和一種學習的方式有關。它是我今天要談的古典制約學習方式。古典制約是由俄國生理學家巴夫洛夫(I.P. Pavlov)所發展的理論,主要的重點在講關聯性學習。即當兩件事物經常同時出現時,則它們之間就會產生聯結作用,最後對大腦形成對某件事物的記憶,連帶的會帶出另外一件事物的記憶。
以剛剛我女兒的狀況來說,下雨原來是不會造成害怕感受的,但因為在那次的下雨記憶中,同時出現打雷、閃電等較為可怕的記憶,後來只要一下雨,我女兒就會連想起打電的可怕回憶,因此感到害怕。生活中我們的許多情緒反應經驗,都透過類似上述刺激聯結而產生了學習。
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我曾輔導的一個孩子,因為發生了一些事件,需要接受學校的調查。很明顯地,調查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壓力、一種恐懼。這個學校的調查是由輔導室負責,原來這個孩子對於輔導室,是沒有特別感覺的,但經過調查事件後,孩子對於輔導室這個單位,甚至是這個「名詞」,都產生了負面的經驗,不想再聽到這個詞,當然更不想到那個「地方」去。
我們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透過這種刺激聯結的方式進行學習,當我們想幫助孩子有不同的反應時,我們可以採用如下的一些作法。
重新聯結負面刺激,產生新學習
當孩子因為某些刺邀的加入(如我女兒對於打電的反應),造成對於某些原來不會害怕的刺激(如我女兒一開始對於下雨這個刺激),產生負面反應時,而我們又想要改變這個反應(或學習)時,我們可以採用重新聯結的方式,來產生另一個新的學習(或反應)。舉我剛剛女兒的例子來說,當下一次再下雨時,我和太太會在口頭和動作上,給他更多的保護與安撫,讓她感到安心,減少對下雨和打雷的擔心(聯結「對打雷擔心」和「我們給予的保護、安心」兩者)。
另外,我也告訴女兒,打電是因為天上有人在打鼓(這是讓他開心、愉快的經驗),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聲音,女兒聽了之後很開心,因此,減少了對打雷負面的害怕感受,經過這陣子的「重新聯結」學習,成功將「打電」與「打鼓」作聯結。最近可以發現,她對於下雨,甚至是打電一事,已經不再那麼害怕,於是新的聯結學習算是漸漸完成。
關注沒有聯結時刻,消弱不適反應
在古典制約中,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這兩個刺邀是在同時、且反複的出現,這樣的聯結才會漸漸形成,並愈來愈強烈。基於這個特點,如果要改變這樣的行為,就需要做到消弱的動作,即讓兩個刺激不再重複、同時的出現。
當孩子對於某些「東西」(有可能是人、事或物),有負面的情緒聯結,那麼我們就需要讓負面的刺激反應,不再干擾到原來沒有負面反應的刺激。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因為害怕上髒的廁所,不敢去上學,那麼我們就需要將髒的廁所這個「刺激」與學校的聯結分開,並引導孩子特別注意到,這兩個的聯結沒有同時出現的時候,經過一陣子不再一起出現(這就是消弱),孩子就能漸漸的減低對學校的討厭和恐懼。
應用負面聯結,減少不當反應
我們也能夠應用古典制約,減少孩子不當情緒或行為反應的出現。不過這部份的應用,比較容易出現「副作用」(即在處理某個不當行為時,反而讓另一個負面感受或行為出現),除非想要改變的不當情緒或行為很嚴重時,才選擇使用會比較好。
它的作法是將某些負面、不想要的感受或經驗,與孩子的某些負面行為做聯結,因而讓孩子產生不想再做出這個行為的結果。舉例來說,當孩子出現咬手指的不良習慣,為了改變這個習慣,有人可能會在孩子的手上塗抹辣椒,讓孩子一咬手指就產生辛辣、不舒服感受,讓咬手指和辛辣、不舒服感覺產生聯結,最後達到讓孩子減少或不出現咬手指的行為的目的。
若以情緒的調整來說,當孩子生氣時大哭,有一些父母會用更大的聲音壓制、責罵孩子,讓孩子在生氣、大哭的同時,經驗到被責罵、威脅、恐懼的負面感受,透過這樣的聯結,而將自己生氣、大哭和被罵、恐懼等感受聯結,而減少了在生氣時大哭的行為。以上的作法可能會有「效果」,但在選取聯結行為或情境時,最好要考慮是否會帶來其他的「副作用」。
應用同類聯結,增加學習效果
同類聯結的學習,指的是如果某類刺激能夠引發某類反應,那麼類似的刺激,經過聯結學習,也能夠引發類似反應。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以負面經驗的聯結來說,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將草繩與蛇聯結),而正面經驗則是類似「愛屋及烏」的經驗。
舉生活的例子來說,如果原本孩子對於彈鋼琴有著不錯的反應,那麼孩子在學習不同的樂器時,可能也會有不錯的感受。或是孩子對於某個老師教的數學有不錯的反應,那麼,如果這個老師也教理化,孩子也就比較能跟這個老師學好理化。
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情緒反應學習,可能與當下的許多情境有關,這些情境不知不覺得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和反應。應用古典制約來增進孩子的情緒反應,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參與的環境中,是否讓他擁有正面的感受,透過正向經驗的聯結,就能夠幫助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並獲得正面情緒。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會再談談另一類的情緒學習方式。
正奇最新活動
106/8/18【個別諮商中的空椅子】--心理劇與完形的應用/高雄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