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個實習生跟我談到,他幾次與孩子進行遊戲治療,都有結束上的困難。在督導過程中,他告訴我他用了反映、同理等方式,持續地反應孩子的感受和行為,最後也用了設限三步驟,引導孩子離開遊戲室,但最後都還是「失敗」,這讓他很挫折,也擔心持續下去會讓治療成效打折扣。
或許你知道了,他在反應孩子動作的語言內容時,與他想要達成的方向,並沒有「一致」。更清楚地來說,他們在反應及倒數時間的同時,他的肢體動作與先前在遊戲過程是一樣的。因此,或許孩子感受到他這樣的「非語言」行為,認為「你並沒有要走」的意思,而且孩子又那麼想要繼續玩下去,所以索性他就一直玩下去。
透過這樣的例子,我想跟你談談,如何透過準備動作的進行,幫助孩子能夠更清楚的意識到,就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離開遊戲室」。我會用以下的幾個方式來展現「離開」的意圖,最後達成幫助孩子離開的目的。
治療者起身動作
如剛剛我們從實習生錄影帶觀察的發現,當治療者在講述要離開遊戲室的說法時,如果你的動作仍是維持跟原來遊戲時一樣的話(或許是你仍持續陪伴孩子的遊戲動作;或是你保持在比較遠的地方反應孩子的情緒或行為),孩子解讀你維持不變動作的非語言訊息,可能是你還想繼續陪他玩。
因此,當你要改變孩子對你這個行為的誤解,很簡單的作法就是你需要調整原來的動作或是空間位置。例如你需要從坐著改變為站起來;從坐在旁邊陪伴他的位置起身;或是視孩子的習慣,詢問是否開始玩具收拾的動作等。
示意走向門口
除了透過動作的轉換,向孩子傳遞遊戲時間結束的訊息外,如果孩子仍持續留在原地遊戲,這時候我會採取「較大」的動作,如我會開始走向遊戲室的門口,並在過程中持續反應「遊戲時間已到,我們就要離開的訊息」。
這時候如果看到孩子,也開始有準備離開的動作,我就會順勢的將門打開,並反應孩子也要離開的動作,如果孩子有出現依依不捨,我會透過同理、反應方式,並傳達這些玩具都會放在這個地方,下次來的時候還可以玩。透過這樣的動作,通常多數的孩子都能夠「跟上」,因為我們的語言和非語言(包含肢體和語調等),都一致性地傳達我們要離開訊息。
提醒關燈動作
透過上述的兩個動作,一般孩子通常都能夠「準備」好離開,但仍有一些孩子會維持在原來遊戲的位置,這時候,我除了走到門口,我也會提醒孩子,遊戲時間已經到了,我會將房間裡的燈關掉,並將身體移動到開關的位置,在關燈前,會再次提醒孩子,我們要離開了,會先將燈關掉。
孩子在這個時候,有的會說他想將玩具收玩好,或是他想將某個東西弄完再走,對於孩子這個需求,我會視孩子的困擾行為和先前狀況做判斷,是否要讓他完成,或是需要告訴他,時間到我們就會離開,玩具後續我會再處理。
透過這個關燈動作的宣告及執行,多數孩子都能夠在這個時間點離開遊戲室,這時候我會透過口語反應孩子決定可以離開的動作,如當你聽到我準備關燈離開時,你也決定可以跟我一起離開了,這部份的反應,讓孩子知道他還是做了自主離開的決定。
從旁肢體引導
先前確實曾遇到一個孩子,既使我做了如上的幾個動作,他仍不動如山的在原地玩玩具。這時候,除了口頭反應和動作準備外,我會告訴他,如果他還是沒有離開的動作,我會開始牽著他的手離開,或是說如果他自己沒有起身的話,就表示他決定要我牽著他的手離開,由於這是比更大的動作,且會涉及肢體的碰觸,故需要先口頭告知,最好事後也能夠跟家長或老師告知你的處理作法,以減少可能造成的疑慮。
在這十多年的實務工作中,需要這麼大的動作才能離開的孩子,我印象中只有一個,也就是比率相當低,只要我們能夠做到如前我所述那些告知和動作,大部份孩子都能夠結束離開。
對許多處在混亂中的孩子來說,從環境中找到一個「秩序」是很重要的,時間架構正是一個重要的框架,這當中包含遊戲的開始和結束。這次透過三篇文章,分享我在實務工作中,如何處理孩子結束遊戲的事,希望對你的有些幫助,如果有任何疑問,也歡迎你透過留言或私訊給我,我會找時間回覆你哦!
相關文章
可以離開了嗎?治療架構的告知
可以離開了嗎?結束時間的提醒
正奇最新活動
「個別諮商中的空椅子」心理劇與完形的應用
「活出自我」心理劇成長暨導演訓練工作坊
「與我的空椅對話」助人工作者的空椅體驗
「說故事、聽故事」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