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將近三歲了,近日正要戒母奶,對女兒來說,喝奶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的「習慣」,也是她與媽媽的一種親密連結,在過去這近三年的歲月中,日復一日,只要與媽媽在一起,她便習慣做這件事。
女兒戒奶的煎熬,可想而知。身為陪伴她的父親,我也充滿著矛盾。一方面覺得她長大了,應該要戒奶了,能夠戒掉對她及我太太的睡眠會是更好的,因為過去這兩年多裡,每個晚上她需要起來喝奶3-4次,甚至是更多;另一方面,我也知道透過喝母奶的歷程,她與媽媽有更深的聯結,她很享受這段時光。
再者,母乳相當好吸收,她喝母奶這段時間裡,排便狀況非常順利、健康,且要戒除過程中,看到她的辛苦的克服和掙扎,我非常不忍、又心疼。
當要面臨是否幫她戒奶時,我很矛盾,就像心理學中所描述的面臨驅避衝突的狀態,一方面想要她繼續喝母奶,以獲得健康腸胃及與媽媽的親密連結;另一方面也不想要她繼續喝奶,因為這影響了她和媽媽的睡眠,也讓媽媽很疲累。
所以在做這個決定的過程中,我和太太都是矛盾的,我知道太太的矛盾更甚於我,內在許多聲音和感受,會在女兒大哭、掙扎要喝奶時,同時出現來影響著我。
跟你分享這段經驗,我想談談我是如何嘗試走過這段的個人歷程。雖然戒奶對小孩來說,是一個必經的歷程,似乎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這樣的觀點,很單純的是從「事」的角度來看,但在這件「事」發生的同時,我和太太,甚至是女兒,必然引發了許多情緒。
這些內在經驗,與其當成沒事的,用理智將它「帶過」,不如真真實實的覺察、感受和接納它。理智地將它「帶過」的作法,或許表面看起來也沒事,但其實心理,甚至是身體,必然會留下這件事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許多人在面對生活事務時,經常採用「事情過了就好」的態度。但是,真的「沒事嗎」,未必如此。
我比較鼓勵嘗試讓「事」,例如關係中的衝突、失落或變化等等,甚至是任何大大小小的事)發生背後的「情」(亦即情緒、感受、內在聲音等),有適當被看見和接納的機會。
我們可以透過文字書寫(寫日記...等)、找信任的人傾訴感受,以獲得理解與宣洩。或者是停下來好好接觸自己內在的感受與情緒,並接納自己的狀態,藉此整理自己。
情緒的覺察與接納,是自我接納的重要一環,我在面對為了喝奶而哭鬧的女兒,也是如此。
當女兒因為不能喝奶的大哭與無助時,我能做的就是給予全然的接納,同理她的感覺,同時抱抱、拍拍安撫她,讓她知道爸爸、媽媽只是不鼓勵她再喝母奶,但是仍然非常非常愛她,我也會在她大哭時,抱著她並轉移她的注意力,可能是帶她看貓咪、看窗外的景色。
在白天女兒開開心心跟哥哥玩耍時,我們也會一再肯定女兒長大了,可以不必喝奶了,又成功度過不喝奶的一天,女兒也很驕傲自己辦到了。不過,到了晚上,她仍是需要討安撫,希望喝奶,但隨著天數的增加,她討奶哭鬧的情形就減少,也越來越適應。
在成功戒奶後,女兒偶爾還是會想起,太太便會抱著她,輕聲對她說:「來,媽媽抱緊緊,妳好棒,已經可以不喝奶了。」女兒似乎獲得安慰,便又開心去跟哥哥玩,不能喝奶已經不是那麼大的困擾了。接納情緒,似乎也成功讓女兒戒奶的經驗更為正向些,這段經驗提供給有需要幫孩子戒奶的朋友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