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一直都「想太多」的情形,而這個特質近日明顯暴發,他開始出現失眠的狀況。一段時間下來,覺得非常痛苦,很想解決掉這個問題,他發現喝酒好像有用,每次喝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會再想任何事,漸漸的進入了「迷茫」狀態,就睡著了,幾次下來,他認為喝酒是「解決」失眠的好辦法。
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常見的例子如下,你也可藉此評估自己有無類似情況。
用過度限制處理不安
這是親子之間的常見現象,父母基於對孩子的照顧、保護之責,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都會有約束和限制的規範。原來這些對孩子的提醒和規則,是為了避免孩子發生危險,但我們也經常看到,許多父母由於自己內在對於社會、環境或關係等的不安全感,出現了對孩子過度限制的行為,如對時間使用的規範、人際關係的存續等。
而這些限制,漸漸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甚至是疏離或衝突。所以,原本要解決自己內在不安的方法,卻帶來了親子關係的問題。
用全然犧牲避免疏離
另一個關係中的例子是,有些人在與人相處時,經常擔心對方會離開自己,為了留住彼此的關係,就出現全然犧牲自我的舉動。這類行為常造成關係中的不平衡,對「犧牲者」來說,他放掉了自己的一切,只為了留住這段關係。
透過全然的犧牲自我以控制對方,這不僅無法讓對方留下來,甚至會加速對方的逃離,因為很明顯地,在一方過度犧牲的不平衡狀態下,另一方通常會承受極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想離開也難。
用過度要求減緩焦慮
某些人因為心理的焦慮和擔心,如怕輸給別人、怕別人看不起自己等,因此出現過度要求自我(或親近的人)的行為,主要的心理狀態是,希望能夠因為這樣的要求與持續的行動,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強大,以免除「輸給別人」的擔心。
但如此的過度自我要求,可能帶來自己情緒和身體無法負荷,且如果這樣的要求擴及至周遭親友,則可能造成關係的緊張。
用極度逃避遠離失敗
這是我從許多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身上看到的明顯現象,由於不專注和衝動的影響,造成這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失敗的機率遠高過於成功。因此,為了避免失敗再次出現,而經常選擇逃避所有學習或成長的機會。因為,一旦認真起來卻又失敗的話,他們會更為挫折。
這也是為何,他們經常秉持「不做,不錯」的原則,這很明顯是極度逃避的「解決方法」,這雖然讓人遠離失敗,但也絕對無法成功,因為連試都沒試,就放棄了。使得原本可能極佳的能力,無法全然發揮,也是個人極大的損失。
以上只是幾個常見的例子,其實這類的情形並不少見。因為受挫的感受,經常來自於努力無法達到想要的結果,而回推這些經驗的背後歷程,我們會發現,有一些事情我們可能用了不適當,甚至是加劇問題的解決方式,試圖去處理我們遇到的困難,卻因此產生了新的問題,而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正奇最新活動
「個別諮商中的空椅子」心理劇與完形的應用
「活出自我」心理劇成長暨導演訓練工作坊
「與我的空椅對話」助人工作者的空椅體驗
「說故事、聽故事」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