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

跟你一樣嗎?情緒反應學習三部曲:社會學習論

7/20/2017

Comments

 
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兒子喜歡玩黏土,每次在玩的過程中,總會開心地展示他的作品,給我和太太看。我女兒的操作還沒有哥哥那麼好,但常常在哥哥分享作品時,我女兒也會隨便抓一個玩具,跟著哥哥說類似的話,如「你看,這是我做的…」或「你看,我也會做…」等,她經常仿模著哥哥的行為和舉動,我們都覺得她很有趣,也很可愛。當然也會高興地回應她,她也做得很棒。
圖片
剛剛看到的是妹妹對哥哥的模仿,但前陣子我太太觀察到,我們家兒子竟也出現跟妹妹類似的行為反應,這個反應是在情緒上的。我兒子出現的行為是,在遇到某些不想要的規範和限制,或是意圖想要做某些事無法達成時,他出現了妹妹會有的尖叫反應。以前他幾乎不會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在受到妹妹影響下,他也以這樣的行為,來表達他的情緒和需求。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除了之前所述的兩類學習(試誤學習及古典制約學習)外,孩子開始應用他的認知和觀察,產生了對周遭對象的模仿和學習。以我兒子和女兒的例子,就是這類學習反應的展現,我們稱它為社會學習論。

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班度拉(
A. Bandura)提出的,主要論點是人們透過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的方式,在所處的環境中進行學習。與之前兩位學者提出的學習論相較,不同在於他不是從動物實驗來獲得理論的建構,而是主張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對人進行觀察或研究。他相信人類的行為,是在個體的認知、行為及環境三者交互影響下所產生的。


回到我們要談的情緒反應學習,從這個論點來說,孩子情緒反應的學習會受到自我認知及環境觀察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會模仿環境中,他所接觸的人,早期影響力較大的人,就是父母或是師長,直至青少年期,就是模仿同儕或是偶像之類的人。

由此可見,如果孩子周遭的重要他人,經常以發脾氣或打人的方式,來表達或反應情緒的話,那麼他也會學習到以高張力、或暴力的方式來解決情緒的問題。

如果成人對於環境,總是抱持負面、緊張、不安的情緒反應時,孩子同樣也是學習到對環境抱持這樣的態度,且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用同樣的情緒反應生活。
​

另外,從自我認知的角度來看,孩子在學習歷程中,會透過某些自訂的標準,對自我行為進行觀察、判斷和反應,最後再進行自我調整,並藉以確認未來是否持續此行為。

這部份概念與前文「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有相關之處,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回頭看看這篇文章。


基於上述的社會學習論中的觀察和模仿部份,我想提供以下的幾種方式,幫助孩子透過模仿學習的路徑,來調整個人的情緒表達方式。
圖片
留意父母自身的情緒表達
如剛剛所提,在孩子發展的早期,父母常是其「重要他人」,亦即對孩子最具影響力的人。從社會學習論來看,孩子會從我們身上學習到如何處理事務和因應情緒,因此,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自身情緒的展現和表達,都是孩子看在眼裡、並影響他們學習的事。

也就是說,其實孩子經常會以你為
楷模來學習,用情緒智力的概念來看,適當的情緒管理,通常包含自我情緒的覺察、情緒的調整及他人的情緒覺察與適度的人際因應技巧等。

當然,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情緒管理上力有未逮時,你可能會需要透過相關的課程(如情緒管理、壓力管理、自我成長...等)或是個別會談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調節和成長。如此,你才更能勝任「楷模」一職,且更有能力幫助你的孩子。


尋求(或營造)適當情緒表達環境
班度拉很強調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當然用這個概念來看,除了上述由父母自身形成的適當親子情緒表達環境外,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周邊其他人的情緒反應方式,同樣也會影響孩子。

孟母三遷,就是闡述孟母為孩子找尋適當學習環境的故事,如果從情緒反應學習的觀點來看,確實環境也有好壞之分,因此,當我們在為孩子選擇學校、班級或是安親班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學校整體氛圍、班級管理氣氛、同儕互動狀態及安親班互動氣氛等等。

總之,我們需要為孩子尋找或營造適當情緒表達的環境,近則從孩子與我們的關係、家人互動開始,遠至安親、學校環境,甚至是整體的社會氛圍都需要留意。雖然有時候大環境的氛圍,不一定是我們能控制的,但是,我們可以盡量「篩選」給予孩子的訊息。

注意孩子關注的題材和對象
隨著電子媒體、網路的世代的來臨,現代的孩子與之前相較,會從環境中得到更多的訊息,當然也受到更大的影響。許多的媒體為了吸引人們的目光,會極盡誇大、渲染的能事,將原來沒有那麼「巨大」的事,彰顯得讓人無法承受。

我們的孩子就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而這些訊息和環境都影響著我們的孩子,身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多花一些心思,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所接觸的訊息。
對於孩子關注的人、事、物都可以加以了解,以便能適時地跟孩子進行分享、討論,甚至是區辨這些訊息的優劣、真偽等。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減低負面訊息、題材及人物等,對孩子可能造成的模仿、學習和影響。

比起古代的孟母,只要選擇小範圍鄰里優劣,就能夠找到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來說,現代的父母想為孩子,在廣大生活、社會所充斥的各種訊息中,找到合適於情緒反應及學習的環境,更顯得困難和不易。

當然,要找一個「真空無菌」的環境,是不切實際、且不見得合適的作法。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多用一點心,陪伴孩子,盡量減少負面訊息,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影響。再者,更重要是留意我們自身的情緒表達和反應,讓孩子能夠從最緊密接觸的「小環境」中,獲得最多的正向的學習和支持,那麼就算是盡了我們父母的最大努力了。

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
​孩子在哭鬧?情緒反應學習三部曲之一:試誤學習
​
孩子怕打雷?情緒反應學習三部曲之二:古典制約學習

​正奇最新活動
106/8/18【個別諮商中的空椅子】--心理劇與完形的應用/高雄場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作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分類

    全部
    企業組織攻略
    大眾心理健康
    正奇心情隨筆
    滋養親子關係
    輔導專業札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Photo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from ulisse albiati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