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誤學習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提出的理論,他曾進行過許得行為學派的學習實驗,其中一個是針對貓進行的,實驗過程在此不多說,僅提出他最後得到的結論,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也就是說透過錯誤的嘗試歷程,能夠讓個體從中逐漸獲得一個新的學習結果或行為。
近日有個家長跟我討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做出一些明顯是錯誤的行為,既使事前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或不可行的,但他仍會堅持這樣做,孩子的決定和行為,讓他很困擾。舉個例子來說,孩子明明知道如果他沒有用心寫字,出現「草書」,那麼安親班的老師,就會要他將所有作業擦掉重寫,但孩子不管這個行為的後果,還是堅持在過程中亂寫,而這樣的行為,就會造成作業書寫的時間延長,也讓他更晚才能去玩他要玩的玩具。總之,不論怎麼看,亂寫這個行為,就不會是一個「好的」選擇,但孩子就是聽不進家長的話。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有這同樣的遭遇?就是明知道孩子這樣做,就會出現錯誤,也無法獲得他想要的結果,但孩子還是堅持要這樣做?正奇在實務工作中,確實發現許多家長有同樣處境,每當家長跟我討論孩子這類行為時,我就會想到,雖然透過「正確」的引導,孩子似乎「馬上」獲得「正確」的行為或結果,但再想想桑代克的試誤學習實驗,或許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其實孩子也可能出現不同的體驗和學習。
許多家長會在孩子選擇了「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前,就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來做。或許孩子照你的方式做,真的得到了一個「正確」的結果,減少錯誤的發生,但有時候也因為錯誤並沒有發生,所以孩子對於父母「正確的引導」,經常持有「多管閒事」、「本來就不會怎麼樣」等等觀點。我們試著從孩子的觀點來看這個經驗,可能會有如下的兩個狀況發生。
其一:選擇正確時,忽視家長的提醒
因為錯誤沒有發生,所以他並沒有經歷錯誤帶來的後果,所以,家長這個提醒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價值。另外,因為順著父母的想法做,所以過程中他並沒有思考要如何進行,因此,當下次再出現類似狀況時,他同樣的無法知道如何做選擇。
其二:選擇錯誤時,責怪家長的雞婆
過程中是家長做的選擇,因此,他會覺得他為父母在做這件事,所以關於過程中,他原本需要付出或承受的「努力」,他都視為是多餘的(因為不是自己的選擇)。另外,如果不巧的照家長所說進行,出現了任何差池或負面結果(不論大或小),孩子必然會將這個責任歸究在家長身上,因為這就是家長做的決定。
從上述孩子的兩種內在經驗來看,家長原本以為幫助了孩子做出「正確」選擇的舉動,反而帶來某些負面的結果。我相信這絕不是家長想要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它卻這樣發生了。另外,如果是出現第二種狀況,家長會覺得更冤,因為為孩子的付出沒有被看見,反而是被責怪。所以,基於這樣的反思,未來當孩子遇到一些行為抉擇,如果他有自己的想法,或許我們可以停下來,與孩子談談他的選擇和可能的結果,但記得:除非這個選擇,會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否則讓孩子做自己的決定,既使你早就知道會得到負面的結果,但這一遭是孩子必需走的。
生活中有許多的選擇,雖然不同的決定,將帶來不一樣的結果,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少走冤枉路,所以經常「幫」孩子做出較「正確」的選擇,但這些決定長久下來,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可能會帶來一些阻礙和影響。正奇今天透過實務經驗,跟你分享我的觀察和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正奇最新活動
106/4/13【聞東問西 問出孩子的自信與力量】
106/5/6~5/7「推倒高牆 活出自我」 心理劇成長工作坊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