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們家包水餃,下午我媽已經包了一輪,到傍晚時,我媽先煮了一些,也讓我三歲的女兒開始吃了,但當她看到我準備好要開始包時,她立馬放下正在吃的水餃,湊過來說她也要包,接著我兒子洗完澡出來,也說他要包,於是兩兄妹七手八腳的用他們的方式,包著各式不同的水餃。
原本設想只要讓她幫忙捏水餃皮就好,但她還是堅持要包整個水餃,包含餡料她也要自己放。看她那認真的模樣,我一點也無法放鬆,這時就見我老婆氣定神閒說著:「照他們兩個這樣練習下去,應該小學三年級,就可以自己上場包水餃了。」
太太說的也對,如果沒有讓他們從錯誤、練習中學習,他們又要如何學會這些技巧。他們從出生到現在,所會的任何技能,不都也是在這樣手忙腳亂中習得的嗎?從一開始的錯誤百出,到現在至少能夠自行操作。這些確實都是在不斷的教導、修正及練習中完成。
許多父母經常跟我抱怨,家中的孩子許多事都不會做,舉凡家裡的家事、學校的作業,乃至於生活中的應對進退。我也常想,從孩子的學習力與環境刺激來說,現代的孩子應該比我們兒時還要「聰明」的多,但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怎麼會不如我們呢?
後來從與許多孩子的互動及家長的交流中得知,孩子的能力是提昇了,但無法執行這些生活的鎖事的重要關鍵,通常歸因於缺少練習的機會。
從過去的農業,到近代工業及至目前的資訊時代,家庭生活中所需要付出的勞力程度,明顯的降低許多;再者,家中的子女數,從阿公、媽時期的近十人,到我們這一代的四、五人,又到孩子這一代的一、二人,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和保護明顯的增加,在這樣一減一增的歷程中,我們這一代的父母,確實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許多的「學習」機會,包含做家事、寫作業、安排時間等等,甚至是人際的擴展。
大學我參與童軍活動,過程中強調從做中學,也就是提供不同的機會,讓團員透過嘗試、練習與體驗,從中學習各式不同的童軍技能。將這部份的經驗與孩子的教養相連結,或許我們都要重新思考,關於孩子的學習,我們是否提供足夠的練習機會。
我們都很愛孩子,但當我們在有意、無意間過多的「幫忙」與「付出」的同時,相對的就減少了孩子們成長、學習的機會。因此,或許我們該建立起「當孩子有意願了,我們就可以給機會。如我女兒想嘗試包水餃,即使我有再多的焦慮,都應該讓她試試。放手,也是大人的重要功課。
正奇最新活動
「與我的空椅對話」助人工作者的空椅體驗
「說故事、聽故事」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