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開始就有許多行為需要建立,舉凡生活習慣的養成、學習規範的建立、禮儀規範的教導等等,許多家長經常會苦惱的跟我說,孩子這些行為很難建立。確實一個習慣的養成,本來就需要費心,這可從我們一直想要調整飲食習慣或減肥,但又一直做不到,就可理解。不過從心理學的領域中,確實有一些作法,對於行為的建立會有幫助。以下就分享幾個我在教育與輔導工作中經常使用的行為改變策略。
行為訓練應用的「最佳」典範,應該是網路遊戲,在遊戲進行的過程中,玩家打怪會獲得寶物、遊戲戰勝可獲得經驗值,遇到不同的節日還會舉辦活動,增加點數的獲得(最近我接觸的許多孩子都很忙,因為接連有聖誕、跨年、新年等節日活動在進行)。另外,玩家持續遊戲時間還會有不同的獎勵。再者,每個不同的階段也設計不同的獎勵品,只要你願意投入,就能夠在遊戲中持續的「得獎」、「成長」及「升等」。看起來像不像我在推廣網路遊戲,其實我要說的是,孩子會這樣投入遊戲中,就是因為遊戲公司充分的運用了行為增強的原理和作法。
透過上述網路遊戲的例子,回歸正題跟你談談行為治療應用於孩子的行為改變。我將以三個部份來說明,為了說得更清楚,故先談行為目標訂定及增強物應用,下回我們再談行為改變的階段。
一、行為目標的訂定
(1)從簡單、容易改變的行為開始
因為這類目標的執行,可以讓孩子很快的獲得成就感,以便持續的進行後續的改變;
(2)從小目標開始訂定
太大的目標不容易執行、達成,容易造成一開始就不想做或半途而廢,這會造成孩子的挫敗感,目標行為的大小,主要是評估孩子執行的能力狀況。
例如,注意力困擾的孩子經常會有忘東忘西的狀況,如果父母想要調整孩子這個行為,不能一開始就訂下「孩子不忘東忘西」才能夠得到獎勵,因為對孩子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同時也不具體。我們需要將忘東忘西這個目標,擺到特定的行為上,如回家後記得拿出便當盒、餐後記得拿出聯絡簿簽名、睡前記得整理書包等等。
不過,前述目標對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還是太大,所以我們還可細切。以拿出便當盒為例,我們可再細分為不同的動作,如記得在學校裡將便當盒放入餐袋、記得提餐袋回家、記得回到家後提餐袋到廚房、記得從餐袋裡拿出便當盒等等。在特教的教學中,會針對某個訓練的行為,進行所謂的「工作分析」,就是將執行這個動作的每個細項行為加以分析,再逐一的訓練孩子達成這個動作。透過工作分析的過程,我們也可以發現孩子是卡在那個環節上,再針對這個卡住的環節進行調整或訓練;
(3)訂定適量的行為目標
我們需要視孩子的狀況,在一段時間內訂定適合的行為目標量,一次執行太多個行為目標,孩子可能會無法負苛,我們也無法確實執行獎勵,因此容易造成虎頭蛇尾的結果;
(4)與孩子進行討論
在訂定的行為目標的過程中,最好可以和孩子討論一起討論,包含行為目標的數量、達成的比例或程度、增強物的種類及頻率等等,透過討論的歷程,孩子更清楚需要做什麼,這樣可以提高執行的意願和強化自我的責任。
二、增強物的應用
關於增強物的應用,我們可以回頭看看網路遊戲的設計,它們很吸引孩子的興趣和投入,我們歸結起來,增強物的應用有以下的幾個考量:
(1)具備條件
增強物對孩子(個體)是具備吸引力,這部份很重要,倘若沒有吸引力,就無法引發孩子執行的動機,例如,糖果對學齡兒童可能有吸引力,但對青少年就沒有吸引力;
(2)適時更換
在網路遊戲的獎勵設計,一段時間一定會更新,主要目的在維持孩子的投入,所以打不同的怪或過不同的關卡,獲得的寶物都不會一樣。故我們運用的增強物也要適時更換,使孩子維持
新鮮感,才能夠持續引發行為的出現;
(3)多元應用
增強物的種類很多,如一般增強物(含食物、玩具、文具等)、社會性增強(含口頭獎勵、擁抱、表揚等)及活動性增強(含看電視、看課外書、玩遊戲、家庭旅遊等)。增強物的目的在增加目標行為的出現,所以只要能夠讓孩子出現目標行為的「物品」,都能拿來當增強物,增強物愈多元,愈容易維持孩子的興趣度(這部份也考驗著家長的創意)。不過,增強物的使用應以不造成後續困擾為主,舉例來說,應用3C產品使用時間為增強物,可能造成日後成癮的問題,那麼這類增強物的使用,就需要更多的衡量。
行為目標的設定與增強物的使用,是行為治療的兩大因素,找到適合的目標,善用適合的增強物,孩子的行為就能夠慢慢的朝向目標前進。感謝你今天的閱讀,如果有任何不清楚或是疑議,也歡迎你留言或私訊詢問。我們下回見!
2017年正奇最新課程資訊
http://www.doctseng.com/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