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

我可能是班上最矮的

7/27/2017

Comments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最近終於有一些時間,可以在傍晚帶著兒子去跑跳、運動。在這段過程中,他會安排他想要做的活動,或是打魔天球、或是跑步、踢球,他也會創造一些他喜愛的遊戲,並邀我一起進行,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投入,也看到他充滿創意的能力。
圖片
很喜歡和他一起運動的時光,在大自然的環境裡,看著他開心地做他喜歡的事,而我也有機會在這樣的氣氛中,拋下了一些煩人的事,全心投入我們的遊戲中。
​

那天,在運動完回家的路上,我和兒子邊走邊聊,雖然感受到他的疲憊,但也感受得到他的心情很好。走著、走著兒子不知道想到什麼事,突然跟我說:「爸爸,我長大之後,可能還會是班上最矮的…」,他的話一出,我立刻感受到他對於身高的「擔心」(雖然不至於過大)。

我先是反應了他的表達,接著我告訴他:「即使你可能是最矮的,那也沒關係,爸爸還是一樣很愛你,而且身高不高,並不影響你要做的許多事…」。或許,兒子未必聽懂我對他說的話,但他應該感受得到我對於他身高的態度和接納。


每個人隨著年紀的成長,接觸的人會愈來愈多,感受到他人或環境給予的訊息量也愈來愈大,這些訊息包含環境的規範(如什麼事可以做、什麼是違規等)、社會的價值(如美或醜、善或惡、成功或失敗等等)、他人的評價(如好或壞、喜歡或不喜歡等等)、同儕的比較(如高或矮、厲害或笨拙、聰明或遲鈍等)等等。隨著這些訊息的接收,他可能因此受到某些「壓力」。

在兒子還沒上幼兒園之前,我沒印象他有想過他的身高與其他周遭人的相較如何,但當他踏入幼兒園之後,馬上就有機跟其他同儕做相較,如果這時候周遭有大人,開始用一些言語來加以「評價」的話,我想原來這些外在、客觀、中性的訊息,就會開始為他帶來壓力,或漸進的形成內在的自我評價。


我曾在過去的文章中談過,重要他人的評價是孩子形成自我概念的重要來源。在面對兒子對他自己身高擔心的歷程中,身為兒子重要他人的我,就得去思索在「身高」這個概念上,我想要傳遞給兒子什麼樣的訊息與評價。

再者,我對於「在意兒子身高」這件事,最終背後的意圖為何。因為我這些內在狀態,會影響我傳遞給兒子的訊息,並因此影響兒子在接收這些訊息後的感受。


在與兒子互動的當下,我的回應試圖傳遞給兒子以下訊息:「身高不是代表一個人的全部」、「雖然有些人很在意身高條件,但我並不太在意它」、「高矮並不是判別一個人價值的標準」等。

再者,我最想傳達給兒子的是
『在「在意身高」這件事上,我不在意外在價值或他人對你的評價如何,我更在意的是你的感受如何」、「我在意「你這個人」,更甚於我在意「你的身高」,因此我不會因為你身高的外在條件,而批評你或不愛你』等。

當我清楚我背後這些思考後,我需要在與兒子互動的同時,
適當地、不斷地、一致性的傳遞出我這些內在的價值,之後它們才能夠漸漸地被我兒子內化成他自己的自我評價標準。

當這一天到來時,我相信我兒子對於身高這件事,就不會那麼容易地受到周遭環境的「動搖」,也就是不會那麼容易地因為別人的一個評價或批評,就影響他自己的標準和感受。
​

當你聽到周遭他人用某些標準評價自己,甚至是否定自己時,如果你聽見、也懂了,其實你是有一些機會,適時的給予一些回應,讓對方知道,在他的外在世界中,還有一些人用不同的標準在看待他。

​當然,如果這個人是你的孩子或學生的話,你的回應對他們就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他們只是你的朋友或同事,雖然你觀點的「力道」會小一點,但我相信對他們來說,還是一種溫暖的語言。

相關文章

你怎麼看孩子,他就怎麼看自己

正奇最新活動
106/9/24「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line@搶先價600元
106/8/18【個別諮商中的空椅子】--心理劇與完形的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作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存檔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六月 2018
    五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十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十月 2016
    九月 2016
    八月 2016
    七月 2016

    分類

    全部
    企業組織攻略
    大眾心理健康
    正奇心情隨筆
    滋養親子關係
    輔導專業札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Photo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from ulisse albiati
  • 近期開課
  • 近期邀約
  • 關於正奇
    • 我的故事
    • 學經歷
    • 服務項目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講座主題
    • 輔導知能
    • 親職講座
    • 企業培訓
  • 專業分享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團體
    • 滋養親子關係
    • 大眾心理健康
    • 企業組織攻略
    • 輔導專業札記
    • 正奇心情隨筆
  •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