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一個孩子,他「異常的」成熟,跟我談話時,講的都是「有道理」的事,他願意幫助家人、也能夠協助同學,不論在家中或是學校裡,他都是一個值得稱許的孩子,同學願意找他討論事情、老師給他的評語是有智慧、父母也告訴我,他是一個乖巧的孩子。
在我們談話的40~50分鐘的時間理,他談了許多他對宗教的觀點、自我克制的修行方式、他如何幫助同學及和同學聊天、他如何的在手足的衝突中,尋求自我的成長等等。
在談及幾次與手足的互動中,他帶著不少的批判,對象不是手足,他批判的是自己的狀態和能力。他似乎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好典範,而他只是個國中生。
他說話的音量偏小、速度偏快、談理多於論情(或說幾乎沒有談到任何情緒,特別是他個人的部份)、邏輯組織性偏低、主題跳躍快速、很難銜接我的對話。
他雖然自己是有「智慧」的,但在主觀上,他覺得缺乏內在支持,他感覺自己空空的,對於未來能夠怎麼樣,一點頭緒也沒有。
在與父母諮詢的過程中,父母也表達了類似的擔心,他們認為孩子真的很乖,也很懂事,但總覺得他好像跳得太快。
是的,父母講得沒錯,這也是我與他談話的感覺,覺得他與一般的孩子「不同」,他的表達不太像是一個國中的孩子,或許某程度上顯得成熟,但他似乎快速的從小孩位置,一躍進到成人,甚至像是得道高僧。
真實是,他內在卻覺得空虛和沒有支撐的感覺。如果以完形治療的觀點來看,他比較像是過度內化(射)某些價值觀點,以致於出現消化不良的反應。
無論是父母或孩子本身,他現在的狀態,並不是他們期待的結果。目前的困擾,可能與大人過早或是過度,傳遞給他的價值觀有關。
以這個孩子來說,他很早就接觸宗教團體,經常會在有意、無意間,接收了許多偏向決斷、沒有彈性的價值,於此同時,孩子生活中又遭逢一些他無力處理的事件或情境時,他就很容易在沒有經過任何思考或是消化下,直接將這些信念放進心裡,使得這些信念看似建立,實際卻與孩子有很大的距離。
因此,在孩子沒有充份體驗生活、經歷生命的狀況下,如果又被快速、大量地灌輸許多的價值與信念,孩子很容易顯得過於「成熟」與「理智」,而使孩子與自我內在分離,而對他的人際關係造成影響,疏離、無法融入的狀況都可能會出現。這對孩子來說,當然不是件好事。
這位孩子的父母,真的非常關心孩子,雖然知道孩子是乖巧的,但他們確實覺察到了孩子的困擾。與他們接觸一次後,我與父母訂下了要一起找回「孩子」的目標,也就是說我們的共識是,不用讓他提早長大、也不需要「智慧」過人,「要讓孩子就像孩子」。
正奇最新課程
11/10「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尚有名額~歡迎對心理劇有興趣的你報名參加!)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