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有位受督者跟我談到,每次在實務工作中,遇到「老師」之類的人物,就讓自己覺得渾身不自在,既使他的身份是來談者家長,同樣覺得談起話來很有壓力。另外,如果學生有輔導上的需求,需要進一步與學校的老師溝通,更讓他倍感「壓力」。他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發現只要遇上「老師」,他就變得不自在。
這些議題有時候會不自覺得出現在我們與來談者的會談中,或許會以不想進會談室、談話過程焦慮、不當的會談反應、失準的個案概念化等等型式出現,當助人工作者出現這些反應時,經常也會被來談者「感應」到,因此出現相對應的反應。
當你覺察到與某個來談者工作時,情緒莫名被牽動,就需要停下來看看自己的狀況。很明顯地,當你的議題被來談者牽引出來,你就會出現某些「失常」表現,其實這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反移情,或是情緒性的投射,可參考「關係中的扭曲現象—談投射與移情」一文。
當來談者接收到這訊息後,比較嚴重的就會出現負面攻擊情緒或行為。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類的狀態及助人工作者的因應。
案主狀態
如剛剛提到的,來談者可能在與你互動的過程中,因接收到你所散發出來的情緒感受,開始有所回應。不過這樣的狀況,可能還有兩種情形,其一是你所傳達出來的「負面」情緒,讓他覺得不舒服,所以他直覺或本能性的做出「回擊」反應,這種算是比較單純的情緒反應。
舉例來說,你因為過去的生命經驗,對於某些無法承諾的人感到生氣,因而在會談過程中,你可能對於來談者這類表現,出現不耐煩或生氣情緒,來談者因感受到你這樣的情緒,因而對你的負面攻擊(或應該說是回擊)。
另一種狀況是,你對來談者的負面反應,同時勾起了來談者與過去他人的經驗,也就是說你們兩人之間,同時出現了移情和反移情的反應,這算是比較複雜的狀態。
舉例來說,來談者的強勢作風,勾起你與權威人士互動的過去經驗,因此你開始出現較為消極、不回應的反應,接著來談者因為你的反應,帶出了過去他與孩子互動的感受,因此他對你出現了較為嚴厲、指責、攻擊的行為。
以上的兩種狀況,可能都與移情和投射有關,因為這兩類反應,都處在一種「扭曲、非真實」的關係模式,所以需要進一步的澄清和處理。
助人工作者因應
當你覺察到你與來談者的關係,受到你自己的反移情或投射等現象的影響時,通常你可以有兩個選擇,其一是尋求專業督導;其二是階段性的進行個人工作,也就是透過個別諮商或團體諮商方式來處理個人議題。
首先,督導是為了確保專業助人者,能夠穩定、有效執行的專業工作的重要作法之一,所以當你覺察到某位來談者對你的負面攻擊,可能是你個人議題或狀態所引發的,那麼你就需要將這個實務上出現的困境,與你的專業督導進行討論,督導或許會透過助人工作歷程的回顧、治療關係的整理及你個人感受的澄清等等方式,讓你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會談室中發生的事,並找到適合的調整作法。
但在實務場域中,有時候你的某些個人議題,是無法透過專業督導協助就能「走過」的,這時候你需要進一步地從事個人工作,也就是你需要尋求另一個專業助人工作者,幫助你釐清你的個人議題,讓這個部份不會影響你的專業工作的執行,這是就符合倫理,又能讓你從這樣的經驗中,持續專業成長的有效作法。
正奇在多年的實務工作中,也接觸過多位用心的助人工作者,因為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可能影響專業工作而尋求諮商,透過一段時間的整理,他們通常都能更快地找回自己內在的平衡,也讓專業工作可以更順利的進行。
諮商是一個人與人接觸的工作,很明顯地助人工作者就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或是說「工具」。每個助人工作者都經過多年專業培訓,才有能力勝任助人工作。
不可諱言,助人工作者也都是人,在過去的成長的歷程中,都曾受到不同生命經驗所影響,也可能帶著某些「傷害」或「議題」。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以「真實的人」(不是只用角色)投入助人工作的時,我們會有更高的「風險」,觸發我們內在的深層的缺口。
因此,透過督導或個人工作方式幫助自己,釐清過去經驗、因應當下治療,並擴展未來可能是很重要、很有益的作法。
當我們選擇這樣做時,表示我們可以去面對自己,同時更代表著我們對於專業工作的負責態度。
正奇最新活動
106/9/24「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