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我同住,她是一個非常愛孩子的母親。自我有記憶以來,她就把我們家的幾個小孩照顧的無微不至,直到現在她還是用同樣的態度在照顧我。早上她通常比較早起,會幫我們準備早餐,今天她蒸的是包子,另外她也為了小孫子準備了麵包。由於早上蒸的這個包子不怎麼大,她問我說是否會吃不飽,需要多吃一塊麵包,我回答她說不用,我覺得這樣就可以了,雖然她聽到我的回答,但她下意識的還是拿起來麵包要拆給我吃,這時候我才沒好氣的拿下她手中的麵包,再跟她說了一次「不用了」。
孩子是父母心中永遠的孩子
不論我長到多大,或許我的母親永遠把我當成孩子,所以她就會想要把她覺得好的,覺得是我需要的給我。如果你已經是長大的「孩子」,看到你父母的行為與起心動念,都跟他還是把你視為孩子有關,你就更能夠理解他們,而釋懷他們對待你的方式。
父母是否隨著孩子長大而「長大」
在實務工作中,我常發現許多的父母不會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孩子,也就是說孩子已經長大了,但父母還是用孩子「小時候」的方式在對待孩子。舉個例子來說,我曾遇過一個40多歲的孩子,還在接受80多歲母親幫他剪指甲。雖然孩子在父母心中永遠是孩子,但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倘若沒有改變,很可能會壓抑孩子長大成人。如果你已經成為父母,別忘了跟著一起孩子一起成長,唯有適時的放手,他們才會自信與自立。
我們經常給對方我們想給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廣被接受的道理,那麼「己所欲,施於人」呢?在真實的親密關係中,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諮商輔導著重在個性的發展,它的深層哲學在每個人都是不同且獨特的。就因為獨特,所以需要的也會有所不同。
在十多年的實務經驗中,我經常發現關係中的衝突,甚至是傷害,來自於在親密關係中,給自己想給的,卻不問對方是否需要,這經常會造成關係上很大的困擾。當你提供所愛的人照顧,是否通常會忽略對方的感受,將對方視為孩子,將自己的需要加上對方的身上,有時候只是在緩解自己的焦慮而不自覺。倘若照顧成了一種壓迫,那麼只會使另一方更想遠離。
對於母親愛我的方式,我心中有些情緒,這也讓我有些自責。母親沒有錯,我怎麼可以生氣呢?或許,這也是許多人在關係中的困境。我發現我對這樣的情境有了新的理解,當我更清楚母親的意圖,她就是想照顧我。我也看見我的不舒服,我不想要別人強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我就更能夠面對和處理這樣的關係。
我想,我該找個機會和母親談談這個情況。她在照顧我過程是愉快的嗎?還是她也覺得累,好像我不夠讓她放心。我想讓她知道,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請她不用擔心,也謝謝她一直照顧我們。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
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立即點擊下方連結,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或短片
http://bit.ly/doctseng